第166章 长亭外,古道边(第2页)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林平之心生向往:“之前就听闻泰山雄伟磅礴,有“五岳独尊”之誉,真不知是何等气象?”

…………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一个小黄门正在宣读着圣旨。

此时,徐贯与当地一众文武官员,身着规整朝服,神色肃穆,恭敬地垂手而立。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敬畏,静静地聆听着圣旨的宣读。

“工部侍郎徐贯,以简能吏、授方略,殚精竭虑,治水有方。历经数载艰辛,终使水患悉平,功在社稷,惠及万民。今特晋升为工部尚书,累加太子少保,望尔再接再厉,为朕分忧,为国立功。钦此!”

小黄门一声高亢悠长的尾音落下,仿佛一道响亮的号角,打破了短暂的寂静。

原地瞬间爆发出整齐而兴奋的答谢声:“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一位官员满脸笑意,赶忙上前,双手抱拳,语气中满是祝贺:“恭喜!恭喜!以后就得称呼徐尚书了,哈哈……”

徐贯亦是笑着回礼:“哈哈,哪里!哪里!这治水之功,并非徐某一人之力,实乃各位同僚齐心协力,共同奋进的结果。往后,还望大家继续携手,为朝廷效力…”

周围的官员们纷纷点头称是。

…………

夕阳。

长亭外,古道边。

徐贯与太渊二人,并肩立于旁。

“道长这就要离去了吗?真的不随我一同上京??”徐贯露出不舍之情。

“天下无不散之宴席,徐兄自多保重。”太渊神色温和,双手抱拳,向徐贯行了一礼。

这三年时光,他们一同为治水奔波,情谊早已非比寻常。

“哎……”徐贯叹气,眼中满是不解,“不过,道长为什么不愿徐某在奏疏中多提及你的功劳,这样也可在陛下那儿留个好名儿,说不定还能发扬下南宗道统。”

“哈哈哈,贫道要什么好名儿…”太渊一声长笑,爽朗而洒脱,“贫道方外之人,闲云野鹤,只愿寄情于山水之间,能做个逍遥自在的山中人便已足矣,又没想着去道录司挂个名儿。”

“可道长辛苦三年,就这么…”

徐贯话音未落,就被太渊抬手制止了接下来的话语。

“徐兄,这个事情你我已经说过好几次了,今日辞别,就放过贫道的耳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