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阿拉伯数字与算筹体系(第2页)
“用算筹记数的时候,个位用纵式,十位用横式,百位再用纵式……这样纵横交替摆放,就可以摆出无限大的数字来了。”
王文素介绍道:“《孙子算经》记载:凡算之法,先识其位,一纵十横,百立千僵,千十相望,百万相当……”
在王文素详细的介绍下,太渊逐渐发现,这种算筹算法体系已然十分成熟。
尽管笔画相对繁琐一些,但演算效果却相当强大。
它不仅可以轻松解决四则运算,对于多元高次方程等复杂问题也不在话下。
太渊这下明白了为何阿拉伯数字难以推广。
因为算筹体系本身的成熟与惯性。
它可直观表示正负、分数等,也能处理各种开方术。
虽然阿拉伯数字从表面上看简化了不少。
然而,在当下这个信息传递方式落后、老百姓大多不识字的时代,想要在短时间内将其推广到一定程度,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更何况,听王文素的意思,朝廷并非没有人看到阿拉伯数字的优势,只是若强行推广,极有可能引发一系列诸如账目不清晰、汇总统计困难等问题。
“牵一发而动全身啊。”太渊感叹道。
“谁说不是呢。”王文素深有同感。
…………
光阴如水,从不停歇。
二月初,朝堂发现了一次地震。
在朝堂奏对之时,吏部郎中黄宝上言,提出了疏通选法的三件事。
所谓选法,即为选拔官吏的法规。
每次提及此类事宜,都会触及大多数官员的切身利益,自然备受关注。
黄宝言道:“一曰擢拔异才。用人不可只看资格,若有才能出众、品行卓越者,应当破格提拔,以此激励众人奋进。”
这大家伙儿没什么意见,能升官,谁不开心!
只是还有一些尸位素餐的腐儒置喙了几句,无伤大雅。
“二曰淘汰冗滥。”
“自成化十一年始,至今二十年间,举人监生听选者积至一万二千余人,吏员冠带未仕者至三万三千九百余人。”
“这些人中,大多需要等待十三四年才能得到选拔机会,等到真正任职时,许多人已衰老不堪,难以胜任。恳请陛下下令,让这些人冠带闲住,以免朝廷出现冗滥之弊端。”
此言一出,一片哗然,朝堂诸公顿时议论纷纷。
还有人指责黄宝,若是失去那么多官员,朝堂如何运转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