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无人应试的武举(第2页)
太渊看出商不器对武举有自己的看法,于是问道:“商公子也是出身书香门第,难道不认可“文贵武贱”吗?”
“道长这是考教不器了。”商不器神色坦然,从容回应道,“文与武,本就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历史上哪个鼎盛的朝代,不是文治武功都蒸蒸日上。君子六艺里也有【射】、【御】两项。”
林平之这时想到,江湖上武林门派众多,习武之人更是不少,民间怎么就看不起武学了呢?
明明各门派习武的人挺多的。
而且江湖草莽来朝廷混个一官半职的,总比整日刀头舔血要好吧?
为什么那些人不愿意呢?
听到林平之的这一番疑惑,商不器一时也语塞了。
他熟悉朝堂内外事务,所以能理解那些朝堂内部参加武举的人不多,但是说到江湖上的事情,他就不甚了解了。
当然,他也不会否定说草莽之间无好汉云云。
与林平之相交后,林平之向其说过江湖中的一些事情,什么日月教、五岳剑派、青城派啦等等,还向他展示过自己一流武者的实力,让他真切见识到了江湖高手的厉害之处。
在商不器看来,这些江湖高手即便在正面战场上难以与大军抗衡,但在某些特殊方面,他们确实有着不可替代的妙用。
“这个,贫道或许有一些猜测。”太渊忽然说话了。
“师父,究竟怎么回事啊?”林平之迫不及待地问道。
太渊这几日也没闲着,察觉到江湖武者对此事的抵触后,就写了封信给东方白,让白凤带去。
恰好邯郸城也在北直隶,离京师不远,以白凤的飞行速度,半天就可一个来回。
看了信,太渊才知道那些江湖高手为什么对武举没有兴趣了。
“江湖人大都桀骜不驯,不喜规矩束缚。”太渊说道,“那些人一方面对投身朝廷的武者斥之为朝廷鹰犬,另一方面又对有学问的读书人很是尊重,像是华山派掌门岳不群曾考上秀才,便被众多的江湖人视为学识渊博之人。”
“嘿,真是矛盾的心理。”商不器总结道。
“人本身就是一个矛盾的综合体。”太渊说道,“因爱生恨的例子,史书上多得是。”
商不器露出了思索之色,面带古怪:“道长的意思是那些江湖武者是爱而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