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诸天的道士九窍八方
第243章 第三不坏,呦呦鹿鸣(第2页)
寻一高处,以一流武者的眼力和耳力,五丈之外,他们可以清楚的看到榜上的名单。
上下眺视后,林平之不说话了。
因为他看到了名单上的商不器名字,不是如他想象中的第一。
商不器询问:“林兄,可有看到不器的名字?”
林平之抿了抿嘴,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自然一些。
“第三。”
“喔?第三,不坏。”
商不器的表情看起来挺平静的。
“不知第二的是哪位?解元又是哪位?”
林平之注视许久,确定自己没从他脸上看到失落,才说道:“第二是叫朱希周,至于解元,是一个叫陈澜的人,商兄知道这两位吗?”
“朱希周没打过交道,倒是陈澜此人,素有才名。”商不器说道,“我见过他几面,其人相貌堂堂,气度不凡,为文沉思良久而后落笔,一字不苟。”
“商兄,你……真的没事??”林平之轻问道。
“林兄是怕我心里郁闷滞涩。”
商不器笑道,“我刚才说“第三,不坏”,乃是出自真心。成为解元固然可喜,但自有科举以来,能够【三元及第】的少之又少。”
说着,他摆了摆手,招呼林平之两人一同离去。
路上,商不器似是感叹道:“林兄,你可知科举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始于隋,成于唐,至于今。”林平之这还是知道的。
“不错,自有科举以来九百年,总共出了多少位【三元及第】的人物?”商不器自言自语道道,“不过十二人而已!”
接着,他如数家珍般娓娓道来。
“唐朝的张又新、崔元翰二人。”
“宋朝的孙何、王曾、宋庠、杨置、王若叟、冯京六人。”
“金朝的孟宋献和元朝的王宗哲,以及本朝的黄观和我的先祖父。”
林平之听完,回味过来商不器的意思。
“商兄是说陈澜中了解元,再中状元的机会就少了?”
商不器摇摇头说道:“这其中颇为复杂。”
“考生的真才实学是一部分,地方籍贯和学派所属又是一部分,朝廷需不需要这么一个“祥瑞”又是一部分,再加上陛下的心意又是很大的一部分,当然,还有一些或多或少的其他因素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