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太渊念起,平之总兵(第2页)
《正统道藏》中的各种典籍,都按“三洞、四辅、十二类”的分类方法编排。
所谓的【三洞】,即洞真、洞玄、洞神三部。
而太清、太平、太玄、正一,则是【四辅】的总称,是对三洞的解说和补充。
三洞之下各分十二类,总为三十六类经,亦称三十六部。
每一部都蕴含着独特的教义。
太渊花了五年功夫,也只才看了一部分。
因为他可不是粗粗看过就好了,既要思索批注,还要和自己所学对比,因为里面涉及到许多各家各派的术语,还得细分。
太渊希望能把这些云里雾里的术语密语都给通俗化、标准化,如此才方便普通人学习。
没错,在日复一日的研读与思索中,太渊已然萌生了传道的想法。
开启民智,集合众生智慧。
但此事不易,光靠他一人难以实现,需得好好规划。
………
宣府镇,是大明设立的九边重镇之一。
因镇总兵驻宣化府得名,也有当地人直接称之为“宣镇”。
所辖边墙东起居庸关四海治,西达山西东北隅阳高县的西洋河,绵延一千零二十三里,默默守护着大明的边疆。
林平之一身戎装,漫步巡视。
可以看得出来,在西北这几年,他的皮肤粗糙了不少,不像以前唇红齿白。脸上多了些风霜,也有些青色的胡渣了,不过依然显得很英挺,也为他增添了几分成熟与坚毅。“林总兵好。”
“见过林总兵!”
路上不断有人跟林平之打招呼。
虽然他还只是个副总兵,但是大家不会那么没眼色真的叫他“林副总兵”,这是他在这五年,靠着自己的武艺和豪气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一开始,这些大头兵们看到他的模样,只以为是哪家的公子哥,到了战场才真正见识到他的厉害。
手持长枪,一往无前,那精湛的枪术使得敌人闻风丧胆,让众人对他刮目相看。
边关之地,环境苦寒,生活条件极为艰苦。但自从林平之来到这里,大家伙儿的日子逐渐有了起色。
倒不是林平之直接给大家发钱,毕竟在这偏远的边关,有钱也难买到什么像样的好东西。
关键在于林平之的父母——林震南夫妇。
得知林平之成为副总兵,协守一方,福威镖局在江湖上的名声也跟着水涨船高。
说来也怪,若是林平之投身其他官职,那些江湖人或许会鄙夷他甘愿充当朝廷鹰犬。
可当得知这位“枪灵”是在镇守边关,保家卫国,他们又纷纷对其赞扬褒奖。
林震南夫妇心疼儿子在边关受苦,索性在宣化府开设了一家【福威镖局】的分号,专门为儿子带来南方的各种特产,吃的、喝的、穿的,应有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