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诸天的道士九窍八方
第258章 田家五行,长生之问(第3页)
他努力了这么久,才算是把朝廷的做事风气给稍稍扭转,至于更多的,只能等机会。
其实,朱佑樘不知道的是,虽然很多大臣嘴上说商人唯利是图,违反儒家道德秩序。但是很多传统士绅家庭也开始清楚地意识到,只有同时经商,才能避免家族没落。
第三步,就是识字的问题。
起初,他本以为这一步会困难重重,然而在深入了解之后,却发现情况并非如此。
令人意外的是,大明百姓的识字率比想象中要高得多,并非后世所误解的“愚民”状态,只是他们缺乏一些技能性知识。
大明开国时,太祖皇帝朱元璋就下过令——凡各县所属村庄以五十家为一社,设社长一人,教劝农桑为务,并设学校一所,择通晓经书者为教师,农闲时令子弟入学。
主要目的是施引教化。
延请师儒以教民间子弟读《孝经》、《小学》、《大学》、《论语》、《孟子》等。
所以,只要不是犯了罪的罪人后代,多多少少还是识字的。
从另一个角度,在现在的大明,话本小说十分受大众欢迎,像是《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封神演义》等,无一例外的都是针对普通小老百姓。
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到,大明朝普通人识字率很高,不然怎能看小说呢?
只是要是涉及到武功秘籍,要认识人体数百穴道,经脉方位,专业术语等,就不是普通人可以有渠道学习的了。
所以江湖上才会出现那么多的人练功走火入魔。
那些江湖人,机缘巧合得了一本秘籍,肯定不愿何人分享,必然是自己一个人琢磨。但是囿于见识,一朝踏错,就很容易走火入魔。
然后其他的问题还有很多……
只是,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
至于太渊为什么能打动朱佑樘,让他相信自己,并按照自己设计的蓝图去走。
那是因为,有一日,太渊找到了朱佑樘。
“陛下,你相信长生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