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9章 战术代差已经形成(第2页)




    毕竟一旦把部队散开了,在这么大点地方区域内围设了几百上千座地下兵堡,不管谁来打,起码你得去一个一个的拔不是?



    七八万人虽然被你偷袭没了一万,可剩下的五六万除去守无锡的万把人,五万大军撒出去,大兵堡上百人,小兵堡几十人,甚至就几人没个定数。



    随你多精锐的部队,对于这种未知的危险,才是最恐怖的。



    秦晋自然不知道三个老鬼子给自己来了这么一招。



    不过对于他的机步共进模式来说基本没什么大的影响。



    秦晋这么多年来,在军备上,也就干了三件事。



    一是大力仿制和研究火炮,从火炮的口径到射程,到威力,以及火炮在各地形条件下如何快速移动的能力。



    而牵引火炮加上越野重压胎的配合模式,就四个重型车轮加一根牵引三角支架。



    越简单粗暴的东西,往往越方便皮实。



    加上重装越野卡车,八对车轮拉几吨的火炮加一车炮弹,简直就是皮实耐造。



    哪怕没了卡车,随便调十来匹挽马也可以拖着中炮到处跑。



    二是飞弹,秦晋从来不认为坦克是陆军之王,对于华夏复杂的地形,坦克受制约点太多。



    陆军的最高境界就是导弹模式。



    不管你在哪里,我就是拿导弹洗地,你别说多厚的装甲,反正我就是离你几十公里远就开始对你放风筝,放赢了我陆军追上来打,放不赢,我隔着几十里就跑路了,什么钢铁洪流,完全就是废铁一堆罢了。



    主要它还是耗油又耗弹。



    没有一个相当完整的后勤保障体系,压根就支撑不起钢铁洪流。



    秦晋特么的自己搞全方位保障旅,搞了这么多年,都一直搞不出成果来,主要还是无法解决路远量大又急需的三个老大难问题。



    所以与其大规模为全军提供全方位保障,还不如集结海陆空的小部分优势力量,为单一部队提供24小时全天候海陆空一体化保障。



    这样一来,即便是最昂贵的空投,花销也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不至于形成我特么主力部队才10万,辅助后勤兵力就需要100万来支撑的尴尬局面。



    如今的模块旅,任何一支部队出去都只带21天的油料,弹药和物资,就以21天为一个周期,正常指令,一般10-15日之内就基本介绍,不管成功与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