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8章 硬刀子割面,软刀子剐心(第2页)




    沿着太湖一圈,把秦晋的生意伙伴都给他安排到了一堆。



    这回东京大本营和华中方面军就看你秦晋怎么办。



    这四头鬼子不是你在日本和日占区最大的闽货走私对象吗。



    整个北方和日本本土,都是他们吃下秦晋最大的闽货后,再凭借自己的金钱攻势在日占区和日本本土大肆散货。



    秦晋之所以一直以来不怕日本封锁自己的商贸,最重要的就是这四股地方势力在替他把闽货在华北,东北,半岛和日本本土铺开。



    这种私底下的大规模走私贸易,在这战乱时期,既没有高昂的关税,也没有层层盘剥,甚至连风险都没有。



    四股地方势力分别分摊一片区域,也没有竞争矛盾,低廉的价格,直接把正品商品打穿。



    因此也导致了一个怪象,东北华北半岛等区域,明明闽货就很难触抵这些区域的乡镇街里。



    可闽货反而在这些地方随手可见。



    特别是那些几分几毛钱的日用小商品,由于低廉量大的优势,成了那些挑担卖货郎和走街串巷的必备商品。



    日本本土的日货不是没有想过夺回市场。



    可这些小商品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利润极薄。



    往往分销商去走私商那里拿货,东西都不按件算的,基本属于多少钱一吨,或者多少钱一火车皮。



    分销下去同样的简单粗暴的分成无数箱,无数袋,走街串巷的去,往往两三块银元就能批发到一大麻袋。



    即便这样,挑货郎以几分几毛的价格出售出去,一麻袋还有几块银元可赚!



    就这么低廉的市场价格,以及品种繁杂,日货想要拿回市场,那就得先建无数条流水生产线。



    雇佣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大规模生产。



    日本本就各种稀缺,先不说政府和资本有没有那么多资金和条件去采购那些并不符合为军国主义建设的玩具,生活百件的流水线。



    就光人工这一块就不允许!



    当初上杉原那个王八蛋把大量的日本年轻劳动力卖往南洋。



    如今国内适龄青年人人皆需服兵役为帝国打仗。



    留在本土的,绝大多数全是老弱妇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