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数据流与参数条件(第3页)
真空能发动机的原理是利用的是真空中的虚粒子起伏产生的量子泡沫来获取能源。在发动机中的中心处有一个致密的晶体基,每秒可以振荡数十亿次。当晶体基从量子泡沫中穿过的时候,由于泡沫自身的涨落,会在晶体表面产生感应电场,电场的能量则会将光子向外喷射出去,这种能量来源也就是所谓“真空零点能”。
然而,这种能量并不是没有代价的,它的本质是竭泽而渔,向未来的宇宙提前透支能量,加快宇宙的熵增,人类越是大量消耗真空零点能,宇宙的熵增就会越快,而宇宙的热寂,也将提前到来。
靠着真空能,地球上各个国家的能源战平息了,人类也有了足够的资本走上太空文明。五百六十年后,火星被成功改造为第二个小地球,人类开始了在外星球迁徙的旅途。
三千六百万年后,银河系有三十六个恒星系已经成为人类的殖民地。
四亿九千万年后,三分之一个银河系成为了人类的殖民地。
十亿三千万年后,人类的殖民地已经遍布了整个银河系,并且向着河外星系扩展。
然而,在10的16次方年后,人类的足迹已经遍布哈勃宇宙内的所有星系,然而,宇宙的熵却开始迅速加快,宇宙中可提取的真空能开始锐减,宇宙中新形成的恒星数量也在爆减,新诞生的恒星越来越少。而且这种能量的减少还是一个加速的过程,就像产生了破洞的装满水的木桶,破洞会随着水的流逝越来越大,最终不可补救。即便人类开始控制真空能的利用,由于早先人类的挥霍无度,宇宙的干涸也不可避免。
当到达10的36次方年时,宇宙已经基本热寂,新的物质不再诞生,宇宙中除了到处充斥着的热辐射,剩下的就是大大小小正在蒸发的黑洞,再也没有了生机与活力。
为了延续最后的文明,人类文明的最后一个帝国,oz帝国的一批科学家团队打造了装着人类最后可利用资源的救生飞船美梦号,在无尽的黑暗中穿行着,走向宇宙的末日。为了度过飞船上那难以忍受的漫长岁月,美梦号的人工智能船长制造了奥丁系统,将船上的船员们的思想接入奥丁系统,从而活在虚拟的梦境中,躲避死亡的恐惧。
“这就是电子世界的大纲和剧本了。”美夜子在我一旁笑着道,“而支持着电子世界的核心参数,就是零点能的密度参数,在你们的宇宙中,慧勒计算的零点能密度参数为1095g/cm3,而在电子世界中,零点能密度参数却是73 5750 5781 8351g/cm3,这个世界的零点能密度整整高出了七十三万亿倍以上,所以了,随着真空能被源源不断地抽取,宇宙热寂的到来自然也早了七十三万亿倍咯。”
我皱着眉看着美夜子,疑惑地问道:
“可是,这本《电子世界》的书的大纲和剧情又是谁写的?”
美夜子莞尔道:
“当然是当初创造了这个《电子世界》的上帝了。当然,他现在并不在这里,也没有参加这场上帝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