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河洛启慧,仓颉问道

洪荒世界的东部,渭水奔流,浊浪滔滔。

人族的有熊部落依山傍水而建,屋舍俨然,阡陌纵横,人烟稠密,鼎沸之声直冲云霄。

田间地头,壮年男子挥汗如雨,打磨着简陋的石锄骨耜。

氏族广场上,巫祝老者手持兽骨,对着篝火与图腾柱,用苍凉古老的音节吟唱着先祖的功绩与自然的伟力。

而那些妇孺们则是围坐在一起,以色彩各异的草绳打结,记录着猎物多寡,谷物丰歉,倒是一派生机勃勃的原始气象。

然而,在这表象的繁荣之下,一股无形的焦躁与渴望,如同地火般在部落智者心头奔涌。

那是因为结绳易乱,口传易讹。

有时一场大型捕猎的收获,一次星象的异变,一种草药的效用等等等等,太多宝贵的经验与智慧,在这种简易的代代相传中或流失,或扭曲本质。

若是人族欲求再次大兴,欲解天地万物之谜,欲将浩瀚如海的智慧代代累积,急需一种能镌刻永恒,承载万理的符号。

此刻在部落边缘之处,一株虬结如龙冠盖如云的古老桑树下,有那么一个身影显得与周围那忙碌的景象格格不入。

他便是仓颉。

此时的仓颉形容枯槁,衣衫褴褛,须发蓬乱纠结如同鸟巢,唯有那一双眼睛,亮得惊人,仿佛燃烧着两团永不熄灭的求知火焰。

他并未像其他族人一样忙于劳作,而是终日游荡于山林河泽之间,时而仰观苍穹云卷云舒,日月星辰轮转。

时而俯察大地鸟兽足迹,草木纹理,鱼虫鳞甲。时而蹲在溪边,对着水流冲刷的卵石纹路一盯就是数日。

有时又爬上高山,临风而立,捕捉风过林梢的万千韵律,并且口中念念有词,手指无意识地在土地上,树皮上,乃至自己破烂的衣襟上划动着谁也看不懂的痕迹。

族人视其为疯癫,巫祝斥其不务正业。

唯有部落首领有熊氏,这位雄才大略,已隐隐触摸到一丝人皇气运的英伟男子,力排众议,容他在这桑树下结庐而居,并命人不得打扰。

因为轩辕隐隐感到,这个“疯子”眼中燃烧的火,或许能照亮人族未来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