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伏山纪事美知
第二百四十一章 三峡风光(第3页)
直奔经过了一个星期的旅途劳顿后,终于回到了魂牵梦绕的马伏山老家。
我在父母身边,一起陪母亲做饭,讲打工的故事。我看得出,两位老人,看见我带回来一个美女,还是老乡,特别高兴。总是问这问那,我都有些解释不清楚。她的家到底在哪个位置,是城镇还是农村,是坝区还是山野,我没有去过,她也没有跟我描述清楚。只有隔几天去实地考察一下就不用猜测了。
看见父亲用我寄回的五百元钱安好的牙齿,吃起饭来,象年轻人那么大口大口地咀嚼着,我很欣慰。在老家待了三天,特地拜访了曾经跟我们家帮过忙的来家大哥。他从县城回来,为母亲祝寿,我也去当面感谢来大哥,并顺便为老人祝寿。受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不能做忘恩负义之人。这样,来大哥也很高兴。我回老家,最欣慰的还有,公路上下双线开通,终于有一条备用路,不担心滑坡堵车,方便出行。几年未见,老乡们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变化。还有让人更欣慰的是家家都有余粮,没有人再挨饿了,这是改革开放带来的福音。还有一个大变化,就是这些青壮年都愿意离乡背井,走出大山,到广东等沿海打工或经商。不过,有一家人却不愿意出去,他就是我那位初中同学铭。
几年不见,铭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了。他的大姐出嫁后,担起了赡养老人的义务,自己有两三岁的一男一女,在担当村文书一职的差事外,还开办了养猪场,街上开起饲料门市,生意不错。他赶场天在门市卖货,冷场天在家做养殖,抓农业生产,还抽空走村窜户,撒样品,宣传所经营的品牌饲料的效果。
铭是一个能干人,吃苦耐劳,又会为人处事,在马伏村成了致富带头人。被镇上树立成脱贫攻坚典型。他是专业户,还是大善人。有一天,他在门市,突然有一位背着背篓的耄耋老人昏迷到底,好些赶场的人一下围过来看稀奇。他跑前去,排开一个口子,钻进人群里,扶起老妪,搭在背上,直奔区卫生院抢救。
原来老妪因患有低血糖,没有吃早餐就来赶场,病就发作了。医生先跟她喝了两支葡萄糖,就苏醒过来了。有惊无险。这位老人是邻村的,也住在发伏山下。她的大批后人都在广东打工听说铭见义勇为送老人后,纷纷写信感谢他,还送了一面旌旗。积善成德,乐善好施,都成为了他的福报。铭的饲料生意红红火火。
当然,他生意好了,也就更加辛苦劳累。五大业务,一个不少,人就成了机器。不仅他累,家人也跟着累。人们在夸奖他的同时,也有人提醒他,要注意身体,不然会走我大哥的老路。忠言逆耳,走上坡路的人哪里会听得进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