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五章 时代之运
我感到一种莫名的感伤。精神的东西还是要物质基础作保障,否则,会象徐先生长篇一样的下场。我为徐兄祝福,我为徐兄喝彩,也为之遗憾。
在拜访的朋友中,象徐先生一样,在物欲横流,拜金主义四处侵扰的现实中,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以积极的心态与命运挑战,向理想的高度进军的年青人还为数不少。老冷,重庆大学光研究生毕业后,又在北京攻读博士学位。我们一起在中学上班时,不再接受新知识而满足现状的青年老师戏称为“梁博士”,想不到就喊真了。可他只是一个师专毕业生,读书时,大山老家里值钱的东西该卖的都卖尽了,能借的都借了,好不容易熬到了现在。以前,乡场一个烤烧饼卖小面的姑娘也不愿嫁给他,可而今大学老师在身边转悠的不止一二。还有记者站的老刘,中师毕业在山区村小做孩儿王,凭着一股拼劲,终于做了无冕之王。石先生,中师毕业后考上脱产学习,通过三次考试,进修了新闻研究生学业,分到了省委机关报当编辑记者。特别是县计生委的老张,老牟,老杜,他们都是机关里的中层干部,深受领导赏识和重用。三人都考了研,老张和老牟都报考省委机关公务员,从基层科员一跃成为高层管理人员。老杜在中山大学继续攻读博士学位。这三位有志青年的故事在县城成了爆炸性新闻,激励了多少年轻人的斗志。
鲜花只属于那些矢志不渝执着追求的朋友。这次故乡之行,我虽然失去了一个月工资,但我丝毫不心痛,因为我得到了启发,受到了鼓舞,获取了奋发向上锲而不舍的动力。
我完成了以上这篇故乡之行的感悟文章时,已经是丑事刚过,鸡鸣二遍。我打疲劳战后,有些后悔。感冒加重,睡眠不足,头重脚轻。看书看不进,写作进不来思路。坚持办理国庆专版的《长征篇》,还认识了一位广东台山的朱姑娘,她是上线李先生的女友。从此,我们开展安利直销就直接接受她的指点,时不时地到她的工作室交流。朱姑娘年轻漂亮,常常带着微笑,温柔大方,具有亲和力,感觉不错。这个周日,我到白云机场的立交桥,费了好大功夫才接回了罗老师,这位从清流学校来打工的中学女老师。也巧合,在宿舍与罗老师交谈中,接到了扬媚的北京长途电话。小扬第一句就问我收到近日来信没有,我说还没有。她很奇怪,都好几天了,应该到了帽厂。于是我到信件管理人员那里一翻,果然有我的北京来信。我边读信,边跟罗老师聊天。她还问我:你那是谁写来的信,那么长一篇,字迹也很漂亮。我确实不便回答这个问题。
爽:你好!
首先祝贺你中秋佳节人好月圆,国庆节节日快乐,玩得开心!旅途辛苦了!
很意外,上班回来,竟意外发现以往曾熟悉的字体豁然搁在我的书桌上,带着复杂的心情读完你厚厚的来信,在我将努力忘却你时,又从天而降,让我不得宁静,你说,该受如何重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