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三皇孙有故太子之风(第3页)

“还不错!”

朱元璋放下批阅奏章的笔,赞同道:“一天一千多文,累计下来,时间长了,还是能赚钱。”

积少成多。

累计的结果,还是很可观的。

再加上报纸刚刚起步,印发的数量不算多,将来印发的多了,买报的人更多,一天肯定不止一千多文钱。

以后卖到应天府之外,这笔钱真的很可观。

可以弥补了部分,大明国库的不足。

到时候也不用,和户部因为钱而扯皮。

“你这个想法,确实可行。”

朱元璋淡淡道:“大明真的缺钱。”

大明缺钱,除了要北伐,另外的原因,大概是税收不上来。

收的是普通百姓的税,收不了豪绅,但普通百姓能交多少税呢?

朱允熥知道这个弊端,但目前没有能力改变,又道:“那么皇爷爷增收商税好了,把三十抽一,改成十五抽一,或者十抽一,正式规范商业行为,也能给国库缓一缓压力。”

“然后呢?”

朱元璋又问。

朱允熥说道:“控制好盐铁,盐是最重要的,我们大明的盐引有点乱,也要改一改了。”

大明的盐引,是让商人给明军运送粮食物资,再通过官府发放给商人的。

盐引,差不多就是卖盐的资格。

盐这个东西,是生活必需品。

利润特别可观,是每一个商人,都想插手的生意。

也正因为利润高,历朝历代还有一些私盐、盐枭等等。

白花花的盐,差不多就是白花花的银子。

“孙儿给您一个,新的制盐方法,让您更有底气,可以更大胆地去改。”

朱允熥看到朱元璋身边有纸,也不和他客气,拿起笔,回忆起以前学过的那些化学知识,把一份几百年后的制盐方法,用文字的形式写出来。

写完了,再递给朱元璋。

“能行?”

朱元璋看了一会,发现自己竟然看得不是很懂。

朱允熥保证道:“当然能行,皇爷爷试一试就知道了。”

朱元璋想着问道:“你是从哪里,学来的这些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