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豪横孔融送一郡之地,张飞:大哥把帽子带上!(第2页)

 

最简单的例子,曹操迁都许昌,让孔融入朝担任将作大匠,升任少府,后又被封为太中大夫,可谓担任要职,十分器重。

 

可孔融入朝后,屡屡反对曹操的决定,多次在公开场合使曹操难堪,最终被曹操株连全家。

 

而曹操杀爽了,但结果很严重。

 

孔融不仅是孔子的二十世孙,学识渊博,还是当时的清流名士的一面旗帜,曹操诛杀了他全家,等同于和士族清流决裂,使得其不得不启用大量寒门士子为官,也未后面曹魏被司马家篡夺埋下伏笔。

 

杀孔融造成的影响,和屠杀徐州的影响差不多。

 

这便是孔融!

 

所以张幕不喜欢孔融,却很喜欢其弟子的身份,并第一时间创作改良版《爱莲说》扬名,又弄出君子“茶”让孔融面上有光,完全将他当成了最杰出的弟子。

 

而得到孔融不留余力褒奖,扬名,张幕在所有名士清流眼中地位很高。

 

这就导致张幕对他感官很复杂。

 

虽说讨厌这个人,但作为他爱徒,待遇真的很香。

 

比如现在,直接到手一个吴郡。

 

“各位有所不知。”

 

张幕收敛目光,对众人说道:“盛太守是出身会稽郡的名士,会稽郡有虞,魏,孔,谢四大世家。”

 

“这孔家和恩师有些关系,当年他曾游离会稽郡,恰好遇到盛太守求亲孔家小姐被拒,于是仗义执言了几句,言其未来必定出色。”

 

“后来盛太守果然扬名,不仅成为名士,如今更成为一郡太守。”

 

“而自那以后,盛太守心中急着恩师之恩,两人虽无师徒之名,可盛太守一直执师徒礼。”

 

说白了,盛宪因为孔融娶了老婆还因此扬名,本身有确实有几分能力,于是仕途青云直上。

 

不管是为了名声还是为了加深关系,盛宪年龄虽然和孔融差不多大,却算是孔融记名弟子。

 

在这个时代,记名弟子和亲传弟子无法比较。

 

而张幕身为孔融亲传弟子,盛宪身为名士也得喊他师兄。

 

这些原本张幕并不知道,他只是回去查阅盛宪资料时,了解到盛宪在原本轨迹中被孙策忌恨,由于和孔融有旧便去信求助,因此有了“不胫而走”的典故。

 

得知这一点,张幕第一时间写信给孔融,让其为自己牵线搭桥,帮忙在盛宪那提上一嘴,而孔融自然没有拒绝。

 

谁知道盛宪接到孔融信件时,正因为身体有恙准备辞官回家隐居,当即便表示张幕可随时派人过去接手太守之位,届时他会上表。

 

于是这个吴郡,便这么到手了。

 

张幕本人都有些意外。

 

“原来是这样。”

 

郭嘉等人心下了然,纷纷感叹张幕时运亨通。

 

“那吴郡太守,主公可有合适人选?”陈群出声问道。

 

闻言,张幕摇了摇头,说道:“未免出现变故,在由盛太守继续领着,我们只派遣郡丞,功曹,主簿和督邮过去,在派遣一都尉坐镇。”

 

有着袁绍这个远方的敌人在,在没有解决徐珪,周术和周昕这三人以前,盛宪不拿掉有好处,可以麻痹敌人。

 

郡丞可以代行太守政务,功曹和主播分别掌控认命和文书,督邮掌握治安全力,都尉则是掌握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