谍战:红色掌柜小黄鱼一根

第139章 故事


第139章 故事

 

“多少50万人的强征计划”

 

何芸被震惊的站了起来。

 

“你说的是真的日本人真要强征50万人的军需”

 

“差不多吧。”顾砚声思索着说道:“不过不是日本人,而是日本人养的一条恶犬。”

 

何芸二话不说,拿起一张纸一支笔,在纸上算了起来。

 

算了算就摇头:“不可能,绝对不可能做到。”

 

她抬头说道:“全上海有多少库存我不知道,但是全上海有多少工厂一清二楚,光看工厂规模和上海人口每日消耗的对比数据计算,盈余绝对不够再支撑50万人的消耗。

 

50万人,按照每天一斤大米算,一年总共是18万吨。

 

我估计上海十万吨都不可能有,上海恢复生产才多久

 

绝对不可能有这么多存粮。

 

抽走了,上海直接就断粮了,抽光了,上海都要饿死大把人。

 

哪怕就算只抽一半,可能都不够。”

 

“缺这么多么”顾砚声听的若有所思。

 

缺货不是什么意外的说法,但如果想要完成长谷的计划,那同样也变成不可能了。

 

何芸果断点头:“不会错的,数学不会骗人。”

 

既然粮食不够,那纱库存可能也不够。

 

但是顾砚声操纵陆博文去收购,使劲买,赶着商人冬季囤货想卖高价,也就收来七八千包。

 

现在50万人的衣服,这帮人要的是两万包。

 

道理同理,应该更困难。

 

晚上,顾砚声去参加罗君强的晚宴,就在江边找了个酒楼。

 

要了个包厢,客套几句,进入正题。

 

率先发言的是财政局的工商科科长,他被财政局长带来一起吃饭。

 

工商科科长看向罗君强说道:“接到命令,我回去查了下资料,由于去年经历过严管期,生产数据其实并不那么准确,所以我查阅了民国二十五年的生产数据作为依据,向各位领导汇报。”

 

罗君强点了点头:“说。”

 

“是。”工商科科长顿首恭敬说道:“首先是纱。

 

上海是生产纱的大省份,全国有六成的纱在上海生产。

 

当时一年的纱产量是26万件标准件。”

 

“标准件是什么概念”罗君强询问。

 

科长顿首:“一件181公斤,大概能够满足100套军服的所需。”

 

这么说罗君强就明白了,“嗯,你继续。”

 

科长说道:“所以啊,我们要满足50万人,这就需要5000件纱,如果算四套,那就是两万件,加上被褥的话,那就是三万件到三万五千件纱。

 

民国二十五年,上海一年的产量能有26万件,现在经历了战火,有一些产能肯定是损耗了,但如果我们一开始只要个两万件,那我觉得才是原本一成的量,应该也没什么问题。”

 

科长说完对着众人笑笑,然后回到罗君强脸上,笑容幅度更大:“不知道罗副市长认不认同。”

 

顾砚声本来在小酌,闻言古怪的看了看这位科长,然后看了下财政局长,经历了战火,有一些损耗,这个一些,真是一个有意思的说法。

 

财政局长原本是傅肖庵的人,傅肖庵不声不响挖了好大一个坑。

 

“有理有据。”罗君强伸手点了点,对着财政局长夸赞:“你这工商科长逻辑清楚,摆事实讲依据,我看这种人才,就是以后南京需要的人才榜样。”

 

财政局长微微一笑:“罗市长,他可是我的左膀右臂,这人我可不能给你。”

 

“没跟你要人。”罗君强微笑:“我只是觉得他说的很有道理,一成的量,跟我估计的也差不多,对上海的各位商人而言,让他们拿出来,痛肯定是会有些痛的,但是说穿了,就一成,真要是不给,顾处长,卢局长,还得麻烦你们两位,让他们认清事实。”

 

卢英喝着酒呢,跟像走神刚回神似得,“啊哦,当然,罗副市长放心,警察那边我已经安排好了,明天一准抽出警力来随同办案,你说怎么办就怎么办。

 

“好。”罗君强微笑,看向顾砚声。

 

顾砚声都不用他说话,痛快点头:“法律依据我来找,保证有法可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