谍战:红色掌柜小黄鱼一根

第93章 两成(第3页)

 

真要赔了,那就再说。

 

这么说陆博文还不高兴,“顾砚声同志,不懂可以学,这么多钱买工厂,不得听一听啊我们是一个小组,对于大资金的使用不能独断专行。”

 

“这叫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我绝对相信你陆博文同志的经商眼光。”顾砚声微笑:“同时接受你的批评,但我拒绝改正。”

 

陆博文气笑,翻白眼:“行吧,反正我和何芸一起看的,这些目标她也过眼过了,那我就直接说钱。”

 

“行,钱还是要说的,可别超支。”

 

“首先是面粉厂,现在一家中型的面粉厂,带设备,大概是15万大洋。

 

主要是设备贵,一台德国产的磨粉机就要1万五千大洋,英制锅炉大概8000大洋。

 

每百斤的小麦大概出80斤左右的面粉,剩下的就是麸皮。

 

如果正常运转,一间这样的面粉厂一个月可以生产400吨左右的面粉,麸皮就是100吨。

 

我调查过近期面粉的价格,一袋标准22公斤的面粉售价在4块5左右浮动,这一个月做出来的面粉就能卖8万多大洋。

 

麸皮30一吨,还能卖个3000。

 

扣掉小麦的成本,50一吨,扣掉煤炭人工运输这些运营成本一万,我们月入就能达到将近5万大洋。

 

当然,现实没那么理想。

 

因为是战时,来自江苏安徽的小麦运输没那么通畅,日本人还实行配额制,货源也拿不到那么多。

 

像我看的这几家工厂,最多的一个老板拿货在300吨,剩下的基本就是能进够200吨面粉的货。

 

一个月基本就出9000袋面粉,50吨麸皮。

 

然后现在还有规矩,出产的面粉要被日军强征百分之30的产能,三块大洋一袋,所有厂都是这个数,我们能盈利的就是那七成的6300袋。

 

日本人那边纯赔本,这收入就下来了,所有收入加一起也就3万8左右。

 

250吨小麦的成本一万两千五,再扣掉运营成本一万,我们能收入利润大概在一万五。”

 

“十五万的厂,利润一万五,十个月回本,这生意可以做。”

 

别人拿不到的配额,不代表顾砚声拿不到,产能拉满,那就能赚的更多。

 

“数据准确么”

 

“八九不离十,我考察了很多家,有些我还看过他们的进出账,现在这些老板急于脱手,好说话的很。”

 

“那就行,那就开面粉厂,纱厂就不要看了,十五万一家,可以买两家。”

 

顾砚声现在身上的钱,就是傅肖庵收买他的十万美元,换成大洋差不多四十万,也就够两家。

 

剩下如果要开的更多,得等纱处理掉再说,至于炒股盈利的额外十万,那不能,永远得留现金。

 

顾砚声思索着说道:“我开这面粉厂倒不是一定要马上赚多少钱,主要是我在考虑运输渠道的事情。

 

上次我知道他们那种艰难的运输方式,心都凉了,他们是无可奈何,但我们既然有这个能力,我就在想,能不能我们自己开辟一条运输线路。

 

一点点来,先往上海的周边扩散,然后慢慢的延伸向延安。

 

刚才我听你说上海面粉的主要进货口在江苏和安徽,这个地点太合适了。

 

这可是新四军的主要活动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