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华北
起初华北的消息没人在意。
华北离的那么远,上海的报纸受到舆论管制,日本人对于敌方利好消息能不播报就不播报。
但是架不住架打大了。
战地记者把华北共军倾巢出动,对日军进行反围剿,第一时间就把日军引为华北生命线的正太铁路给拆了的消息捅了出来。
日军通过此路将河北石家庄井陉煤矿的煤炭运往东北及日本本土,这一拆,日本人不仅生产急需的煤炭运不了了。
而且日军以正太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企图分割华北抗日根据地的目的都废掉了。
没了铁路,没有补给,就连日军快速机动的能力都没有了。
而正是因为铁路被拆这一点,日本人和共党火拼,第一时间发往司令部的求援电报,根本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等支援的日军汽车三轮摩托赶到的时候,碉堡据点的日军早就已经被屠戮干净。
连对方有多少人都不知道。
正当他们还在一头雾水的时候,其他敌方的战斗又开始打响。
日本司令部的电台,就是烧开水上面的锅盖,不安分的跳动个不停。
几十上百个求援电话电报,司令部忙成了一锅粥,一瞬间,司令部的这些高阶参谋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迷茫不是问题,关键是有些恐惧。
这太可怕了!
怎么哪哪都在打仗?
哪冒出来这么多共党?
日军在华北针对共党的封锁线被无情撕裂。
共党下手快准狠,铁路,公路,桥梁,能破坏的全部被破坏,日军引起为傲的,坦克,大炮,卡车,全部变成了废铁。
而相较于在华北盘旋了这么多年,熟悉各种奇怪地形的八路军,徒步的日军遭到了各种埋伏,损失远超想象。
对此,美国的报纸大篇幅的报道了共党在华北的突袭战,文字情绪中都透露着一种激动亢奋的情绪。
以至于顾砚声看了报纸都怀疑,这家伙是不是美共?
还是后台老板,美国军火商,要求他们这么写。
来打压中国最近和日本谈和的情绪。
你们谈和了,军火商怎么赚钱?
美国战地记者记录回来的新闻一经发表,让其他别的国家的报社也跟进报道。
日本人的势力压制不住,民众们大面积的看到了这个新闻,茶馆里,反和派的嗓门又能大了起来。
“谈什么和?”
“谁说和日本人不能打打不过的?这人家八路军不是打的好好的么?”
“怎么就不能打?”
“国府将领贪生怕死,国府上层贪婪无度,跟日本人谈和,我看他们就是怕再打下去,自己的荣华富贵没了!
华北驻军,为什么日本人偏偏是要在华北驻军,而不是南京驻军,上海驻军,防的是谁?今天你们该明白了,日本人防的就是八路!
他们就是怕八路,不怕国军!
老蒋一门心思搞内战,就想屠了八路,我看老蒋跟日本人穿的就是一条裤子!”
“说的是啊,前些天我就听说,有一支新四军过江去了苏北,结果那边的国军知道了,过来就给了他们几枪。
妈的,这么多日本人在苏北,他们不去杀日本人,新四军一去,他倒勇起来了,什么东西?呸.”
周公馆。
顾砚声被叫过来,陈公博也在。
“这共党哪来这么多兵?报纸说参战部队有十几万。”周部长皱着眉看报纸,是深深的不解。
陈公博说,“据我所知,老蒋当年批给八路的编制是4.5万,三个师,每个师定额1.5万人。
后来因为八路军有八万人,所以剩下的三万五,作为预备队存在。
但这部分人是没有薪水的。
虽然老蒋本来也克扣八路军饷,但这三万五千人本来就没有军饷,原来的四万五还少给,所以八路养不起兵,土八路土八路,听说就是这么来的。
你要说华北有十几万兵,我觉得不可能,他们根本就没这个财力。
你要说华北参战的有十几万,那现在像福建,上海,浙江,这周边都有他们的人,在加上他们总要派人护卫延安,这岂不是得有二三十万?哪来的钱?
怎么可能嘛?
我倾向于,这里面的水分很大,共党可能是得知了重庆和日本人谈判,把他们卖掉的消息,急了,所以要闹出点动静来,获得民众的支持。”
“你说的也有道理。”周部长点点头,看向顾砚声,“你觉得有这么多么?”
这事情有点吃味,他和陈公博都是共党里面出来的,这陡然听到共党都已经这么强大的消息,很难受。
汪政府都还没这么强大,共党都这么强大了。
那他们当时要是没走,那这些部队可都是他们的兵了。
“有可能。”顾砚声附和就完了,“我听说,现在市面上除了正规报纸以外,还有人在派发地下印刷厂印刷的宣传单,宣传抗日的,这像是共党的手笔。”
“宣传单上说什么?”
“就说抗日到底,不和侵略者谈条件,中国必将和平统一,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等等,反正就是那些继续打的话。”
“那肯定是共党了。”陈公博笃定,“回头告诉76号,叫李世群去查一查,把他们抓起来。”
“哎。”周部长出言打断,“抓他们干什么?”
“不抓么?印刷这种东西,对我们控制民众的思想不利,而且现在是和谈时期。”陈公博不解。
周部长轻笑,“公博,这事情一出,除非把共党灭了,要不然哪还会有什么和谈?
以前和谈,国府说一句讲和,民众觉得确实打不过,那和谈就和谈了,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就是日本人睡了他妈,他也得认。
可现在共党跳出来,又打仗又搞宣传,摆明了就是要告诉全世界,国府不打他们打,要和谈,免谈。
这种时候,民众还会认国府和谈么?
这个时候,国府要是敢强行推和谈,你信不信,有的是人去加入共党,反过来连他日本人加老蒋一起干?
他妈都被睡了,这是血海深仇!
但凡有一点可能,谁能饶得了他?”
陈公博深思,“确实有可能昂,现在老蒋确实骑虎难下,而且局势发展下去,老蒋要谈,共党不谈,到时候日本人坐山观虎斗,等到两败俱伤再出手,以老蒋的性格,恐怕是睡不着的。
留着他们继续搞宣传?
反正和谈没戏了,给老蒋找点麻烦?”
“哈哈哈哈。”周部长大笑,“正该如此,也不能让老蒋一派独大。”
“明白了。”陈公博点头认可。
“不过这件事给我提了个醒。”周部长收敛笑容,“共党在华北闹的再凶,其实都不关我们的事,有华北的日军撑着,共党就是打翻了天,也闹不到我们这来。
可情报,我们还是要掌握的。
眼下华北那里到底发生了什么,我们都不知道。
更重要的是,华北的共党内部,到底是什么情况,我们一无所知。
这不行啊,跟瞎子一样。”
“是不太行,情报系统要尽快抓起来,效率太慢了。”陈公博不满道:“按道理这种战事情报,当天晚上就应该电报发过来,再不济第二天就该摆在我们的案头上。
可到现在为止,76号连个屁都没放过。
李世群在搞什么鬼?”
“没钱,他跟我说过,华北地广人稀,想要铺开情报网,需要大笔经费,现在哪有这钱?
所以76号的驻点,目前也就开在华北的大城市里,野外的消息当然是不知道了。”
“在城市里?这哪是去开情报站的,倒像是去享福的。”陈公博吐槽。
周部长也皱眉,跟个聋子一样,太难受,不过没钱就是没钱,神仙也没法,好在这事暂时不急,只要是华北的战事,都可以不急。
滴玲玲,滴玲玲。
“喂?好,我知道了。”周部长放下电话,对他们说道,“影佐过来了。”
“他来干什么?”
“通报情况吧。”
大家聊天等了半个小时,影佐祯昭的车开了进来。
“陈院长和顾部长也在啊?”影佐祯昭打了声招呼,“那正好一起聊一聊。”
进了客厅,坐到位置上。
“是关于华北么?”陈公博直接问。
影佐祯昭点头,“你们都听说了,我说下具体的,华北共军的这次偷袭,出人意料。
他们在华北居然已经发展出了这么多的兵团,而且主动偷袭,参谋部分析,跟最近的和谈有关。”
“共军真有十几万人?”陈公博还是不信。
但是影佐点头,“可能确实有,具体的数字目前谁也不知道,那里的通讯到现在还不通畅,战争还在继续。
不过你们不用担心,华北军会处理好这件事。”
“真有这么多?”陈公博咋舌,内心震动。
周部长也表情肃穆。
顾砚声随机克隆他们的表情。
影佐扫视了一圈,决定提振一下信心,大日本帝国的皇威不可失,“人数多与少决定不了什么,共党选择偷袭这个打法,就是知道正面战场打不过我们,才急于切断铁路线路,想要阻挠我们的机动。
在被偷袭的混乱过后,所有秩序都会恢复,一旦铁路修缮完成,共军就会被毁灭打击。
另外,大本营决定,把经验丰富的冈村宁次调往华北,剿杀共军。”
三个人点头,听起来确实手段颇多。
但在场的人都是人精,影佐急于解释,不小心透露了一个消息,冈村宁次调往华北,这就证明日本军部对原来的华北军不满。
而不满的原因只有一个,日军在华北的损失很大,战果很小。
两者失去平衡,才会让日本军部把去年才上任的华北军司令,多田骏都给拿下了。
影佐继续说道:“我这次来,除了通报下情况以外,还替派遣军司令部像周先生你要求提供任务方面的协助。”
“哪方面?”
“治安方面,情报部门监测到,最近上海南京等地的言论,多有攻击日本和破坏和谈的现象,并且有抗日的言论不断传出,这大大的破坏了我们和汪政府中日友善的根基,必须予以消灭。”
为皱眉头的周部长想了想道,“好,我会让人办的。”
“嗯,还有一件事也需要周先生帮忙。”影佐点了下头,“华北因为战争的扩大,几个煤矿的煤炭无法运输,所以需要征调华北的煤炭运往满洲等地。
另外,还需要征调一批粮食,用以战争所需。”
周部长眉头皱的更紧,“煤炭本身就有一部分的份额是保障你们军需的,你的意思是现在连我们的这份都要拿走?那我们用什么?”
影佐沉声道:“确实如此,可战事所需,没有办法,我会尽量协调给你们留下一部分,保证重要单位的正常运行,至于民用售卖部分,只能相应减少。”
“那粮食呢?不是一直在征么?”
“还不够,参谋部怀疑,华北的共军在这个时间开战,可能有趁着秋收季抢粮的意图,即使他们不抢,战争的延续,也会导致当地征收不利。
所以需要调粮。”
周部长看向顾砚声,“我记得你跟我说过,现在缺粮已经很严重了?”
“是的。”顾砚声点头,“粮价就去年十月,已经翻了六到八倍,普通人已经吃不起饭了,一个租界黄包车夫的一个月薪水,连买米都不够,是远远不够。
如果是华界的黄包车人,一天起码得打两份工,才够钱勉强能填饱肚子,当然,吃的也不是大米,起码有一半是边角料。
像码头的搬运工人,一天只能吃一顿饭,工钱就这么多,多吃一顿都没有。”
周部长看向影佐,“你看,已经这么困难,这粮怎么征?这征下去,要出大乱子。”
影佐点头,“我理解,但华北的情况也重要,周先生,这件事还请你帮忙。”
“帮不了。”周部长该硬气的时候也硬气,实话实说,“就现在这情况,已经在情绪爆发的边缘,要是再征粮,情绪崩溃,社会动荡,上海南京等繁华地区的经济还要不要了?
这是因小失大。
影佐,你得好好想想这件事,煤炭我可以做主给你一部分,但是粮食真不行,自古以来造反都是因为吃不饱饭。
你一边要我管控他们的思想,一边不给他们饭吃,他们能听你的么?
其实你应该反过来,跟他们说皇军开恩,发粮给他们吃,他们反到会跟着你走。”
影佐想了想,叹气,“你说的也有道理,只能让王克敏再想想办法,看看怎么保住华北的秋收。
那煤炭的事情拜托了,我不打扰了,你们聊,我先走。”
人一走,周部长就骂开了,“我就知道是王克敏那个老不死的在那出主意,华北没粮他王克敏任务完不成,就想着问我们要,算计的是真好。”
“王克敏这点伎俩被你一眼看透,部长,还好影佐的要求被你顶回去了,要不然这真是要出大事。”顾砚声马屁拍的相当直接。
周部长笑笑,“也不能什么都听日本人的,我们理由正当,该拒绝就得拒绝。
公博,思想管控的事,你来吧,你立法院干这个也合适,砚声这里还有银行一些乱七八糟的事,暂时他是真没时间。”
“行。”陈公博答应的很痛快,“我就一闲人,干什么都行。”
“闲什么闲,能者多劳。”周部长笑呵呵的把人送走。
留下顾砚声,微笑的感慨:“想不到共党现在是真有这么多人了。”
顾砚声都不明白他什么意思,“那是王克敏烦,还来不了我们这里。”
周部长摇摇头,看着顾砚声道:“共党开始不过八万人,现在华北战场都是冒出十几二十万,这可是在老蒋和日本人的眼皮子底下。
我最近其实在想一件事,我们的军队,要么是接收以前别人的,要么是重庆投靠过来的。
论能力,一般,论忠心程度,将令,可能都比我们的命令好使。
这要是日本人的命令,那对他们简直就是圣旨。
砚声,新政府我们还是要有自己的军队,这才是自己人。”
顾砚声接口道:“成立军校,像重庆的黄埔军校一样,从头培养自己的嫡系,您来当这个校长?”
周部长哈哈一笑,“校长还是要给汪先生当的,我去当像什么样子,我兼职个主任还是可以的。”
“找地方,招人。”顾砚声点头,“这个问题都不大,教官这些也可以寻摸点人才,经费呢,这要花的钱可不少。”
啥都要钱,周部长嘶的一声想了想道,“先干起来,等到学校建成了,人招完了,我们的银行应该也成立了,到时候批款出来时间应该来得及,不行我们就先垫一垫。”
“好,上海是吧?那我先找个地方,然后找有经验的人,出个系统的办学校的章程。”
要说学黄埔军校那一套,顾砚声记得,两党内的专业人才都很多,不知道他们双方还有没有当老师的兴趣。
“这还用找人?我就在黄埔当过主任。”周部长笑道:“规章制度我给你出,你就负责把其他方面弄起来就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