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8章(第2页)
“心境的变化,环境的使然,人们都长大了。”方默南说道。
“是啊!长大了,人心再也回不到最初的那份心境。”老人附和道,话锋一转“你们很难体会当年我们逃港者越过边界时回头一瞬的心情。数十万的逃港者,则为了生计,在把香港打造为亚洲“四小龙”的同时,默默无闻地献出了个人的青春,甚至生命。”
这个方默南知道,听程是非讲那些富豪的发家史的时候,他说道:在上世纪末香港排名前100位的富豪中,有40多人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逃港者。其中就有金利来集团董事局主席曾宪梓、壹传媒集团主席黎智英、“期货教父”刘梦熊等人。不仅如此,着名作家倪匡、“乐坛教父”罗文、“金牌编剧”梁立人等香港文化精英,也都曾是逃港者中的一员。他们创造了许多的‘财富神话’。
“当然我们的发迹,主要得益于七十年代香港经济的腾飞,他就是草根阶层的努力与挣扎以及他们的顽强不息的历史。”老人笑的很得意。“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乔凤仪却知道,老头子为了准备所付出的艰辛不足为外人道也,白天工作,晚上把所有的时间都交给了书本,那真是废寝忘食。其实她完全可以让她娘家人帮他,不过她知道以他的自尊心不可能接受她娘家的资助,所以他住贫民区,她也跟着,他住政府租屋,她也跟着住公屋。随着生意越做越大,她们的家房子是换了又换。娘家的姐妹当时都说她是个傻蛋,找虐受。你说她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留过洋的大学生居然会有这种传统的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观念。也许她是中毒了,中了他下的毒。
当然向他们这些富裕起来的逃港者相比起来庞大的数字,只是凤毛麟角,许多人也只是在底层苦苦打拼,挣得温饱。然而这些出人头地的少数人,离不开香港七十年代的经济腾飞,60、70年代世界的经济开始腾飞,在几十年内,走向了高度富裕,也造就了亚洲四小龙。香港得益于他所处的地理位置,靠海,其实其他几条龙也是靠海,得意与海洋。在全球自由贸易时代,海洋能提供方便、廉价的运输模式,是外向型经济的重要保障。临海因素对亚洲四小龙的迅速崛起,帮助很大。
良好的国际经济形势,二战以后,世界进入最自由的贸易时期,二战以前,国际贸易受到的限制因素很多。关贸总协定的签订,美元的国际贸易地位,传统殖民地体系的崩溃,海盗的减少,水上航运技术或设备的前进,航空运输的发展,通讯的便利,极大的便利了国际贸易,降低了国际贸易的成本,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这为四小龙发展外向型经济奠定了基础。这样环境的产生,不是想有就有的,四小龙的幸运就是,当时有了这样的国际贸易环境。
老人感慨道,“70、80年代的香港,真是梦想者的天堂。“只要努力就可以成功”这样的好莱坞式梦想,也是当年香港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