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4章(第2页)
当然有些偷懒的餐厅用红烧排骨的酱汁浇在面上,再洒上一些油炸过的葱粒来做“葱油拌面”,不论是香味上还是口味上,都与正宗的相差甚远。
“好香啊!”林佳佳嗅嗅鼻子道。
“真是葱香四溢!老远就闻到了。”唐博年背着手踱着步走了进来。
“正好水也开了!马上
“这刀工真是一绝。”唐博年看着粗细长短几乎一样的面条,赞道。
“熟能生巧,还没有案板高的时候,我就开始站在小凳子上擀面条,这一干就是五十多年。现在闭着眼睛,我都能切好!”姥姥笑着说道。说着把切好的面,一提,根根顺溜。
将煮好的葱油倒入碗中,将面条煮熟捞出沥干水分,放入汤汁中拌匀,撒上和葱末即可。
“真是一小把面条,一撮葱花,熬熟的葱油浇上去,滋一声,香气四溢。”唐博年满是情感地说了一声。
“咦!还少一样东西。”唐博年抬眼说道。
“早备好了,开洋!”方默南拿出一碟东西。“葱油拌面都会在最后放上一些开洋增味,也能使整碗面看上去料更丰富一些,所以葱油拌面的全称是‘葱油开洋拌面’。”
“哦!原来是海米啊!”林佳佳笑道,“你们为什么叫开洋呢!”
“开洋就是腌制并晒干的小虾仁,色金黄,味鲜咸,也被称为‘金钩’、‘海米’,是调味添鲜的佳品。至于‘开洋’这个名字如何由来,已经很难找寻了,江浙、闽南一带古时候把出海称为‘开洋’,或许其中有关联。也有的有说古时休渔期结束后,渔民在开洋出海前有先吃此物的习俗。”
“方医生懂得很多嘛!”唐博年抬眼笑着问道。
“唐老尝尝够不够味儿。”方默南笑道,打了请的手势。
唐博年用筷子拌了拌面,挑起来吸溜进嘴里,慢慢地咀嚼起来,他抬眼,竖起大拇指,“方医生,很正宗。我多年没吃过这么正宗的葱油拌面了。”唐博年吸吸鼻子,“面条韧中带滑,颇有嚼劲,最适合热拌这种做法。以前切面都是用手工做的,揉压的强度不大,切出来的面也比较宽,虽然现在改用机器制作后,切面的口感提升了许多,面条也能做得更细了。.但是少了那份最原始的味道。”
“你怎么知道我祖籍江浙的。”唐博年好奇地问道。
“乡音无改鬓毛衰。”方默南用了唐代贺知章的名句。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唐博年念叨,人生易老,世事沧桑,心头涌上无限感慨。
一时间室内安静地只有姥姥切面的声音,一刀一刀,切在心上,哀婉备至,久久不绝。
“爷爷,我饿了。”唐毓宁跑了进来,脸蛋儿因为运动而变的红扑扑的。
“有没有吃的。”妞妞拉着毛头一起跑了进来。
“好了,好了。”姥姥把下好的面端了上来。
“来来,妞妞、毛头是咸的,毓宁地是甜的。”姥姥把三碗面条放在三个小家伙面前。
“我的,还有我呢!”小嘟嘟不甘示弱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