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展示农具(第2页)

 

九凤...........你挺适合和老头玩。

 

话出口才意识到这位老头不一般,老头正盯着他肩膀上的爪子。洛愿讪讪地望着天,若无其事地收回手,“今晚月色不错,亮堂。”

 

近侍忐忑不安盯着陛下和圣女,冷汗刷地下来。那位小祖宗虎胆龙威,叫陛下老头。

 

“喊得不错,我确实老了,不如你们年轻人。”西炎王看着偷瞟他的朝瑶,笑了笑。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大荒会在他们的手下,越来越好。假若他的子孙人人都能像她一样,有胆有谋又心怀苍生,他此生再无憾事。

 

“别感叹了。这是本人呕心沥血的力作,你得空赏鉴。”洛愿拿出绢帛,这是她根据均田制写下关于土地的改革,此时的土地没有建立完善的机制,实行土地公有。土地为国家所有,而且就连生产工具也是内部共有。

 

西炎与皓翎推行起来的阻力并不大,反倒是中原氏族众多,圈地私有,不过等到实控,他们也得融入。

 

“种植就得要地,咱们也不能白给,得收钱还得让百姓吃得起饭,氏族的权利不能在王权之上,他们服务的不是王族而是天下。”

 

建立起户籍制配合土地分配。九户为一井,设井首;三井为一邑,立邑长;五邑为一方,封方伯。

 

族长与方伯负责三载校籍与赋役征收。丁男成年后授猎田30亩,授桑麻田5亩,女子成年授桑麻田10亩。

 

猎田终身使用,身故后由方伯收回重分。桑麻田世袭,需种植指定作物。如遇绝户,人口不可查,全部由方伯收回重分。

 

土地之间禁止买卖,只可租,防止氏族权势兼并。

 
 

赋役征收,每丁每年要向国家交纳粟二石,称做租;交纳绢二丈、绵三两或布二丈五尺、麻三斤,称做调;服徭役二十天,是为正役。

 

朝堂若不需要其服役,则每丁可按每天交纳绢三尺或布三尺七寸五分的标准,交足二十天的数额以代役,这称做庸。

 

若出现水旱、大疫等严重自然灾害,农作物损失十分之四以上免租,损失十分之六以上免调,损失十分之七以上,赋役全免。

 

私易田土者,没为\"战隶\",连续三载荒田,收其麻桑田,虚报丁口,罚奴役三载。

 

西炎王的手指在绢帛上摩挲出细微的沙响,月光将他眼角的纹路映得忽明忽暗。“瑶儿,这些如何想出来?”

 

“吃苦吃出来的,国富民强,我才能挣钱,不然天天找你们伸手,我也过得太没骨气。”古人的智慧,她能想的出来个屁。既然回不去,好好过吧,修不出神念也能混个锦衣玉食。

 

“你这丫头!心里有山河,嘴上非得讨打。”西炎王笑着拍了她一下,左手食指无意识地在\"战隶\"二字上画圈,喉结极轻地滚动了一下,像咽下一句叹息。

 

朝瑶要是身体无恙,只要是他的血脉,他不在乎是谁。

 

他亲征中原时,那些被氏族私兵把持的沃野饿殍遍野。而今这绢帛上的\"五邑为一方\",分明是要用井田的经纬织就新的王权网。

 

好个阳谋...他几乎要冷笑出声。这丫头把桑麻田和战隶制捆在一起,明着给氏族甜头,暗里却将兵源、赋税、民心都系于王庭。

 

那些老狐狸若反对,便是自绝于“自耕自给”\"免赋恤民\"的大义。若顺从,世代积累的私兵粮草就会在\"三载校籍\"中消弭于无形。

 

当目光扫过\"虚报丁口罚奴役\"时,他突然想起初见朝瑶时的场景,此刻绢帛上的杀伐之气与记忆中的心海翻滚重叠,让他不得不借着整理袖口掩饰指尖的颤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