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毕业答辩现场(第2页)

果然。

咱的眼光就是棒!

好一会,掌声停歇,副院长张辉军接过话筒,提问道。

“沈良同学,请阐述你的短片创作理念。”

“好的,张院。”

“这部短片最初的创意来自于我听到的一个八卦。”

看到台下学弟学妹们抻着脖子准备听八卦,沈良哈哈一笑。

“具体什么八卦,我就不提了,咱是北电人,不信谣,不传谣。”

“后来,我开始反思,人为什么喜欢八卦呢”

“尤其是名人的八卦”

“这让我想起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窥私欲最初是个人成长的需要。”

“人来到这个世界,对外界的一切都是未知的。”

“对孩子而言,他们对这个世界怀着好奇、激动、迷惑,正因为这一点,他们才慢慢触碰世界。”
“触碰的过程,孩子们开始学习、理解,接收他人或者社会灌输给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

“当然,窥私欲同时也是宣泄个人欲望的需要。”

“不过,凡是过犹不及,过度旺盛的窥私欲可能会变成窥私癖。”

“故事的主角刷车工是一位个人欲望受到压抑的社会边缘人物。”

“除了工作,他没有其他的娱乐活动。”

“窥视他人的隐私,就是他发泄个人欲望的渠道。”

旋即,沈良从弗洛伊德讲到马斯洛需求理论,再到个人价值观、社会关怀、边缘人物心理状态。

反正是一通乱侃。

跟学院派聊天,必须要上价值!

“所以,你选择用一比一的画幅”

这次的提问对象换成了系主任老穆。

“对。”

沈良道:“对于习惯宽幅的观众,一比一的画幅比例,天然有一种压抑感,它是主角心理牢笼的视觉化呈现。”

“冷暖光分区呢”

摄影系副主任,专攻照明艺术的曹全勇教授提问。

“洗车房左右两侧的光线调度,你是怎么想的”

“我参照了《教父》和《出租车司机》等电影的灯光运用,左侧的暖光代表着现实,右侧的冷光是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然后,又是好几位教授提问,沈良的问答全程无卡壳。

直到老何出场,他问出了最重要,也是几位老师专门留下的问题。

“谈谈你对画幅运用的想法。”

“好的,何老师。”

沈良侃侃而谈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