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贺岁档之争(4K)(第2页)

十年奋斗,他现在已经是主管营销、发行的副总经理。

所以,没人比他更懂票房。

“哈哈,本来想给你一个惊喜的。”

蒋德福乐呵呵一笑。

“最新的数据,《那些年》上映20天的累计票房是2880万,这是修正过的票房。”

“过去这两天,北上广深几个大城市的票房,每天加起来少说有个10万8万,破3000万,应该没什么问题。”

“即使到不了,也会按3000万往上报!”

说话时,蒋德福的眉宇间荡着喜意。

300万的低成本电影,票房超3000万,妥妥地大大大大黑马!

什么没到3000万

懂不懂偷票房

没多报10%,已经很给面子了!

300万制片成本搏出3000万票房!

这踏马又是一件足以载入影史的大事件!

勋功章有沈良的一半,胡雪扬的一半,韩董的一半,于东的一半,那也有他的一半!!

“师哥牛逼!”

沈良哈哈一笑,抬了一下轿子。

“这次票房能破3000万,多亏了师哥。”

蒋德福笑着摆了摆手。

“我就是做了该做的事,《那些年》能黑马逆袭,师弟你才是首功。”

他不是特别在乎外界的声音。

外面的鲜和掌声,他可以一分都不要,只要集团领导能看到他的功劳,那就够了。

“悄悄告诉你,韩董待会肯定会提议办个庆功会。”

说着,他声音压低了一点。

“这次你要出席,还要站头功的位置。”

“呃,多谢师哥提醒。”

沈良转念一想,顿时明白了什么。

即便都是北电出来的,那也有亲疏远近,像胡雪扬,关系明显在沪圈、上影那边。

蒋德福的提醒,多半跟即将成立的华夏电影发行公司有关。

再过几天,华影就要正式挂牌了。

这家公司的主要职责只有一个——进口影片发行。
从前,国内只有一家掌握进口片引进资质,现在,俩了。

虽然中影也是华影的股东,但它只占11%,最大股东是广电,占20%。

广电集团最大,这点没毛病。

问题在于上影集团凭什么跟中影一样占11%

当然。

如果是上影集团的人,他们肯定会说,我凭什么不能有11%

拼历史,谁不是49年建厂的

拼业绩,谁祖上没阔过

拼口碑,我比你差很多吗

“沈良,早啊。”

见到沈良,韩三坪的脸上也挂满了笑容。

国内要是多几个沈良这样的导演,何愁影视市场不成,大业不兴啊

可惜。

华影的份额是01年就定下的决议,要是晚个一年,再握一座金棕榈,上影凭什么跟中影在同一个位置。

虽然有点气恼,但对沈良,他是没有半点怨言。

沈良工作室的那些动静,哪能瞒得过他

看看《开端》、《那些年》的导演、摄影人员名单就知道,沈良是一个有心人。

舍得放权,敢于培养新人,北电真是出了一个大宝贝。

另外。

沈良在哥伦比亚的那段发言,也传入了他,以及电影局相关领导,乃至文化口的部分人耳中。

好一块良才美玉!

没有那番话,《时间游戏》想从引进片变成合拍片,只怕没那么容易。

“韩董,早。”

有蒋德福在场,沈良肯定不能师哥、师哥的喊,那么喊,不是把韩三坪拉到了蒋德福、于东一个位置

“你啊。”

韩三坪只是呵呵一笑,热情的拉着他往旁边走。

“来,咱们给你那部片子挑一个好档期。”

落座后,办公室秘书主动泡上茶,蒋德福也把排片计划表取了过来。

国内的上映发行,制片方原则上是可以选择档期的。

但。

具体执行,又不一定是那么回事。

此外。

进口片的排片档期,原则上是不会告知制片方、发行方的。

如果是个门外汉,或者愣头青,挑档期是吧

尽管挑!

想什么时候上,什么时候上!

等上映,碰到什么好莱坞大片,那就不关我事了。

怪我

你挑档期的时候,人家已经预定好了。

沈良拿到的档期计划表,自然是完整版。

一翻开排片表,沈良就看见一个‘倒霉蛋’。

《无间道2》——2003年11月1日上映

《黑客帝国3》——2003年11月5号

虽然无间道是港片的巅峰作品之一,但迎面撞上《黑客帝国3》,肯定是凶多吉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