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2001:叫我导演!朝天乐
第229章 美术生闪击柏林(最后一天双倍,求(第2页)
【从地下室到豪宅,从空间到光影,《寄生虫》用镜头剥开社会伪装,柏林电影节主席称赞‘大师级手笔’】
除了各种媒体报道,影评人的评价,也先后登上各大报纸版面。
尼克詹姆斯:“沈良用镜头构建了一座贫富对立的迷宫,每一个镜头都在无声地控诉着无处不在的阶级。”
让米歇尔付东:“沈良的镜头比台词更锋利,首尾呼应的空镜头,暗喻着穷人永无出口的命运,人类社会,你到底怎么了”
李美敬:“沈良拍出了韩国导演不敢触碰的真相,《寄生虫》不止是电影,更是一面照向东亚社会的魔镜。”
《卫报》首席电影评论家彼得布拉德肖:“沈良用蒙太奇将贫富差距具象化,沙发下的喘息与沙发上的情欲,对比鲜明,这是我今年最棒的一次观影体验!”
“……”
消息传回国内,看着外媒的集体盛赞,沈良、寄生虫相关的讨论遍布各大中文社区。
牛!
牛!
牛!
除了夸赞、吹捧的,自然也少不了乐子人,天涯论坛的一个贴子
【话说,沈良是落榜美术生吧那什么《卫报》绝对没安好心,标题取名‘闪击柏林’,妥妥地德黑啊!】
【哈哈,英德互黑,源远流长】
【法国人好像也瞧不惯英国佬】
【印度人也是】
【……】
转眼。
时间来到周日。
《寄生虫》在柏林电影宫举办了全球首映。
和媒体影评人预映一样,影片放映结束,现场的掌声,经久不息。
隔天的场刊末尾,影评人团队打出了3.8分的超高分!
有史以来的最高分!
“老何,你说《寄生虫》该不会大热必死吧”
看到最新的场刊评分,老穆吸了一口烟。
《场刊》评分,重要,也不重要。
说它重要是因为大部分高分电影都不会空手而归。
【最佳导演】、【评审团大奖】、【最佳男女演员】等重量级奖项,被高分电影摘取的机会很大。
说它不重要,那是真不重要。
纵观柏林,乃至三大电影节,同时获得场刊最高分和最高奖项的电影,屈指可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