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冲击三金大满贯?(第2页)
何况。
沈良还很年轻,又是一个华夏人。
难度++++
哪怕有老马这位华夏电影的老朋友,沈良也不敢确保拿到金狮。
“看来你已经猜到了。”
老穆笑吟吟的说道。
“来,咱们合计合计,这最后一金,该怎么拿。”
“穆老师,您的意思是威尼斯”
沈良明知故问道。
“没错。”
老穆点了点头。
“最难拿的金棕榈都拿了,现在又拿了金熊,这最后一个金狮,必须要拿下!”
第四位最高奖大满贯!
华人第一位大满贯!
这一成就,不仅对个人是一个莫大的诱惑,对学校而言,那也是!
“小良。”
说着,老穆的脸色变得严肃了几分。
“我事先说一下,你可能要受点委屈。”
“啊”
沈良不知道老穆葫芦里卖什么药,怎么还委屈上了
“你应该也知道三大最高奖项大满贯的难度,所以,我们几个老家伙商量了一下。”
“定下了一个五年计划。”
“不过,想要最大限度的调动校方资源,多一个在校生的名头,可能会更好一点。”
“咳咳。”
“也就是说,你的博士可能要延毕一到两年。”
“就这”
沈良脱口而出道。
“这算什么委屈”
延毕而已,晚点写论文,有什么不好的,至于‘延毕’的名头不好听,那真没什么大不了。
随便找个理由,都能解释延毕的事。
“你能理解就好。”
眼见沈良毫不犹豫,老穆的眼角绽放出几道皱纹。
这才是学校的大宝贝啊。
瞧瞧这觉悟!
接着,老穆缓缓讲了这次的法国行。
“这一次,老马透露了一个很重要的信息,未来几年,威尼斯电影节可能会更适当的引入一些商业化元素。”
“拥抱好莱坞”沈良主动翻译道。
“没错。”
老穆微笑道:“好莱坞电影最近这些年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过去这几年,柏林和威尼斯越来越冷。”
“反观积极拥抱好莱坞的戛纳,发展的越来越好,现在,威尼斯坐不住了。”
沈良跟着点了点头,其实,威尼斯、柏林和好莱坞的‘恩怨’由来已久。
二战时期,德国和意大利是哪一方
轴心国。
意识形态和老美本来就不对付。
法国就不一样了。
虽然投降的早了一点,但人家笑到了最后。
意识形态方面天然和老美更亲近一些,战后,好莱坞和戛纳自然是眉来眼去。
另外。
柏林电影节和威尼斯电影节,一个是2月份,一个是8-9月份举办,这个时间点又正好跟好莱坞颁奖季撞车。
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内,柏林、威尼斯和好莱坞之间,那都是互相看不顺眼。
直到90年代,冷战格局瓦解,好莱坞在全球范围内攻城略地,影响力越来越大。
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柏林和威尼斯之前一直是高冷姿态,对好莱坞爱答不理。
随着好莱坞越来越强势,两家既想吃好莱坞的星光、流量,又想维持艺术电影圣殿的姿态。
被骗过几次,人家好莱坞直接不care了。
一句话解释现在的威尼斯。
他们要跪了。
再不跪,电影节都踏马要黄了,生死关头,什么舔不舔。
戛纳也踏马干了!
“所以,未来五年,咱们要做好两手准备。”
老穆给出了校方的建议。
“你接下来要拍的那部电影,回头把首映礼放在威尼斯,你觉得怎么样”
“没问题。”
这也是沈良的原定计划,他只是一时没说而已。
“嗯。”
老穆又点了点头。
“然后,最好再准备两部电影,其中一部最好是跟好莱坞合作,这样的话,把握更大一点。”
虽然老穆没有明说,但意思什么的,沈良懂。
有好莱坞光环,老马想要运作的难度会更低一点。
“穆老师,老师,你们这么一说,我这边还真有一个比较合适的本子。”
“哦”
老何直接问道。
“是你之前买的那部《达拉斯买家俱乐部》吗”
“不是。”
杀鸡焉用牛刀,达拉斯是沈良准备冲奥用的。
“我想拍一部默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