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总导演竞选(第3页)
今天的他,仍然戴着标志性的白色红星鸭舌帽。
不过。
跟二十年前相比,崔建少了几分桀骜,多了几分平和,不再是那个专门戳肺管子的老炮。
随着签号依次确定,各个团队四散而开。
各忙各的。
凯子哥是孤身前来,想对方案也没人对,于是便跟着沈良团队一起去了旁边的小会议室。
途中,张辉军问起了《无极》。
“凯哥,你那部片子什么时候能忙完?”
“还早。”
《无极》预算一再超支就是因为拍的素材太多,在澳大利亚忙了几个月,连剪辑都没定好。
“估计要夏天结束才能做完。”
“对了,沈良,这次的后期制作,还要多谢你的介绍,fuel vfx特效公司那边提供的方案效果很好。”
“师哥客气了。”
沈良没有揽工的意思。
“fuel vfx最近正在拓展华夏区的业务,他们肯定不会偷奸耍滑。”
提起特效,国内的影视投资方那是被坑的一把鼻涕一把泪。
抛开一些转移资产、洗米之类动机不纯的剧组,那些想拍好戏的,只要是用国外特效公司,有一个算一个,多多少少都踩过坑。
高价低质。
沈良要是没有未来的特效制作经验,包准也是被坑的那个。
随后,又聊了一会电影的事,沈良和几位老师抽空最后核对了一次方案。
“凯哥,要不你当面试官,帮我们预演一次?”
半晌,张辉军看向对面的凯子哥。
“行。”
凯子哥收起他那份手写方案。
“那就试试。”
能到这里的人,基本不需要担心对方泄密。
旋即。
张辉军将方案的定稿递了过去,看到那厚厚一本装订成册的对开大部头,凯子哥还愣了一下。
“这么大?”
“图文结合嘛,就大了一点,厚了一点。”
张辉军呵呵一笑。
“都是沈良的主意,他说装订成册会正式一点。”
说话间,凯子哥已经翻开方案册,第一页中间赫然写着一行大字。
【2008年奥运开闭幕式企划案】
【主创意人:沈良】
【顾问团队:张辉军、穆德元、何青、王宏海、陶经、杨占家、刘戈三、田壯壯、陈伟亚】
【执行团队:……】
【技术支援组:……】
放眼望去,顾问团里全是熟人。
再翻。
第一页最上面是一幅全景图,一面面发光的‘鼓?’组成了倒计时——阿拉伯数字‘10’字。
图片下放写着一行字。
【击缶而歌,时空共鸣——“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拍过《刺秦》的陈恺歌当然知道‘缶’是什么。
一种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乐器。
史记有载,秦人不善器乐,难为高雅正统之声,故,击缶为娱。
不过。
旁边小图上的‘缶’和现实里的缶可不是一回事。
78年曾侯乙墓里出土的铜鉴缶是圆腹,有盖,肩上有环耳,而图片上的方型缶更接近古籍里的记载。
有意思。
有意思。
仅凭这一个乐器,陈恺歌就对沈良的方案提起了莫大的兴趣。
再看下面的小字介绍。
核心装置:2008面直径一米,内置压力传感器的Led缶阵,表面绘制青铜器云雷纹,底部集成灯光模块。
表演设计:演员以‘秦军’击缶礼仪为原型,配合缶面数字倒计时(从10到0),当‘0’字浮现时,缶阵齐亮,2008位演员引出‘有朋自远方来’的《论语》吟诵。
技术难点:需压力传感系统精准捕捉演员动作,实现灯光与节奏的毫秒级同步。
舞台设计:……
此刻,文字已经跳入陈恺歌的脑海中,然后汇聚成了一副气势恢宏的大典礼乐图。
凡大典,必用大乐。
彩!
英雄所见略同!
这就是他预想中的样子,只是,他的方案里只起了一个念头,根本没有想好用什么乐器,又怎么表演。
念及至此,陈恺歌抬头看了一眼正在准备资料的沈良。
后生可畏啊。
论创意,他输了一点点。
论方案设计,他也输了头阵。
对于接下来的讲述,陈恺歌愈发的期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