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当导演哪有不改剧本的?(第2页)

什么是带头大哥

能挣,也舍得分,别人跟着你,你吃肉,他喝汤,这才是大哥!

学生成了好大哥,他们几位老师,那也是与有荣焉,地位跟着水涨船高。

好啊!

喜上加喜!

这小子,没白疼!

有事是真上!

“得,你们都被沈良这小子迷住了。”

韩三坪目光一转,看向沈良,笑着打趣道。

“你小子,搁在古代,怎么也是一个枭雄。”

打趣归打趣,沈良的所作所为,他也是真喜欢。

领军人物,没选错!

唔。

就是私生活方面削微有点乱,那点风言风语,韩三坪都听到了。

无风不起浪啊。

这小子,多少沾点。

不过。

孔老夫子都说过,大德不逾,小节不拘。

那点细枝末节,没什么大不了。

只要不摆在台面,不是明目张胆,问题都不大。

谁还没点过去

再说了,才子风流,古来有之。

“时间也差不多了,几位,要不一起在中影吃个便饭”

少顷,韩三坪低头看了眼手表。

他戴的也不是什么太好的表,体质内有一条潜规则,腕表最好不过欧米伽。

他的手表是一块欧米伽蝶飞系列。

基础款。

表也不是谁送的,他自己用工资买的。

毕竟,基础款的公价也就一万八左右,凭他的工资+奖金,完全消费得起。

“好。”

“正好饿了。”

接着,一群人移步前往食堂,简单地吃完工作餐,沈良便带着剧本匆匆赶回了家里。

开车回去途中,沈良收到小黄同学的短信。

又一个想通的。

不过。

沈良现在不想通,哪有功夫。

想通,随时可以,在剧本面前,小黄的诱惑,明显不够看。

《赤壁》宛如一个绝世大美人,把他给迷住了。

【忙】

看到这条短信,黄圣伊嘟了嘟嘴。

忙,忙,忙,忙死你!

想了想,她背上包包,开上那辆沈良送的玛莎拉蒂,直奔燕莎。

何以解忧
 

唯有买买买!

刷,刷爆他的卡!

小黄同学刚到燕莎,沈良已经回到家里。

泡好一杯热茶,他来到书房,准备细细品读卢苇版《赤壁》。

一时间,屋内只剩下偶尔翻动书页的声音,看到心潮澎湃之处,沈良便拿起笔,或重点标注,或修改一二。

【“公瑾,我以先君、先兄在天之灵,以东吴主公全家性命,以东吴百万生命的名义问你!”

“我们能抵御曹操的军队吗”

周瑜背影站定,停顿一刻,复又拂袖背手离去。】

好!

看到孙权、周瑜二人讨论是战还是降的那场戏,沈良一个激灵。

这一段,写的好!

吴白鸽那一版的孙权,刻画太烂。

这一版才对味!

优柔寡断是有原因的,寥寥数笔,孙权的形象勾住了。

而周瑜的脚步停顿也意味深长,数息前,他还是主战,临走时这一顿,一个留白,令人浮想联翩。

继续看。

到了蒋干盗书的剧情,卢苇把‘苦肉计’搬到了宴请蒋干的宴会上。

蒋干亲眼目睹了周瑜、黄盖的冲突。

殊不知,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这一段改编,沈良也很喜欢,比吴白鸽的《赤壁》好多了。

吴白鸽拍的‘大声密谋’,太儿戏。

跟黑帮电影似的。

当然。

卢苇写的本子,沈良也有不太满意的地方。

比如借东风的环节。

【诸葛亮:“诈曹操易,欺天,难。”

周瑜(智珠在握):“天律如似音乐,虽遵其律,但也微妙,有时反锋逆转便是另一种境界,鲁肃,你该把赤壁的秘密告诉先生了。”

鲁肃对诸葛亮咬耳低语:“此地在冬至阳生阴遁时节,云梦大泽会因为冷暖交替不均,生出一股东南反吹的湖陆风。

这是所有外地人绝难知晓的,便是当地人,也只有长年风行于浪中的老渔民才知晓,这便是都督的另一种境界。”

闻言,诸葛亮眼光一惊。

周瑜淡淡道:“如此而已。”】

虽说正史赤壁之战跟诸葛亮关系不大,什么草船借箭、借东风都是虚构的。

但《三国演义》是家喻户晓的故事。

像卢苇这么写,是符合史实,也立起了周瑜足智多谋的儒将、智将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