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郑国

赵元溪带着他走到那张舆图跟前,问,“郑水工可了解此处的地形?”

“不敢说了解,臣只看过舆图。”

赵元溪指着舆图的一角划线,“此处地势北高南低,河流自北穿流而过,郑水工曾亲自设计郑国渠,想来并不陌生这一地形。”

郑国渠就是利用渭北平原西高东低这一条件实现直流灌溉,与这地区有异曲同工之处。

“我想让郑水工同样在此处修河渠,将河水引入,灌溉这片土地。”

“臣定当尽力。”

赵元溪笑道:“有郑水工相助,我自是放心的,近几日蒙少将军会带着你去勘察此处的地形,还望你早些规划出最为合适的方案。”

修渠的事赵元溪交给了郑国处理,她自己则一头栽进了田亩之中。

赵元溪来的地方为河套地区中的前套部分,面积约1.2万公顷,之所以先来这里,那是因为这里是河套地区最容易开发的那部分,开挖河渠的工程量最低,降雨量也最为充沛,土壤也足够肥沃,能够维持农耕的发展,同时还能兼顾放牧活动。

赵元溪目前选的地都是靠近水源的河谷,在水渠没有修建好之前,尽量不耽误耕种。

开荒在古代是一项极为艰苦的工程,要提前确定开垦的范围,对地面植被进行清理,靠着斧头、锄头、铁犁,几万人生生在这片地方开垦出了一眼望不尽的田地。

那些被砍倒的草木部分被带回去晒干之后作为燃料,草木灰则被均匀地撒回地里。

养马场的马粪饼尤其的多,有些还是已经被腐熟发酵过的,赵元溪让人取来,让他们将这些马粪饼打碎了混合在土壤中。

大型的水利工程没修建好,赵元溪便带着他们修些短渠,在附近打井取水。

那五万劳动力,以五人为一组,相互合作,再以每十个五人分成一队,规划好自己要开垦的那部分土地,另有一些秦兵会按时巡查各处,若有偷奸耍滑者,轻则训斥,重则罚当天不能吃晚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