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新的证人出现(第2页)
他小心翼翼地将手伸进布包,仿佛里面装着易碎的瓷器一般。当他的手指触碰到那些泛黄、边缘破损的运输单据时,他的动作变得更加轻柔,生怕一不小心就会把这些脆弱的纸张弄破。
这些单据因为年代久远,纸张已经变得脆弱易碎,仿佛轻轻一碰就会碎成齑粉。它们的颜色已经褪去,原本的白色变成了一种淡淡的黄色,就像被时间侵蚀的记忆。
单据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当年工地的运输信息,虽然字迹有些模糊,但仔细辨认还是能够看清楚的。这些字迹就像是当年的历史见证者,默默地诉说着那段被遗忘的故事。
李福凝视着这些单据,回忆起当年的情景,情绪渐渐激动起来。他的眼睛里闪烁着泪花,声音也微微颤抖:“我当年负责运输物资,每次运送粮饷时,都感觉数量不太对。可我就是一个小运输员,人微言轻,哪敢多问啊。但我心里一直犯嘀咕,总觉得事情不对劲,就偷偷留了这些单据。后来听说有人在调查当年克扣粮饷的事,我就知道,是时候把这些拿出来了。”
调查人员听闻,顿时如获至宝。他们连忙接过李福手中的单据,仿佛这些单据是解开谜团的关键线索。他们仔细查看起来,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希望能从这些模糊的字迹中找到一些重要的信息。这些单据虽然只是一些运输记录,但其中却隐约透露出一些与粮饷克扣相关的重要信息。比如,某些批次的粮饷运输目的地与实际发放地点不符,这中间的差异让调查人员不禁怀疑,这些粮饷是不是在运输途中被人动了手脚。
进一步查看这些单据,调查人员发现还有一些运输时间和数量的记录存在明显的矛盾。按照正常的运输流程和逻辑,这些矛盾根本不应该出现。例如,某一批次的粮饷运输记录显示,它应该在三天前就到达目的地了,然而实际的记录却显示这批粮饷直到昨天才抵达。这样的时间差实在让人费解,难道是运输过程中遇到了什么意外情况吗?
再看另一张单据,上面显示某一批次的粮饷数量与其他相关记录严重不符。按照常理,每一批次的粮饷数量应该是固定且明确的,但这张单据上的数字却明显少于其他记录。这是怎么回事呢?是记录错误,还是有人故意篡改了数据呢?
其中一张单据上显示,某一批次的粮饷本应运往修坝工地的三号营地,可实际的运输目的地却写成了一个偏僻的仓库,而这个仓库与修坝工程并没有任何直接关联。而且,记录上的运输时间也十分蹊跷,按照正常的路程和运输速度,这批粮饷不应该需要这么长的时间才能到达目的地。那么,这批粮饷究竟去了哪里呢?为什么会被送到一个与修坝工程无关的地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