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这玩意是假的(第3页)

 但杨浩明不干这种缺德的事。 

 “瞎说,我不找你买这些物件。” 

 陈建业一脸无语。 

 “那你要干啥啊,你进门就盘我这些小玩意,难道是被我传染了。” 

 杨浩明一脸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有时候他心烦了,会把玩一下这些物件,通过古玩,仿佛自己穿越到几千年前,感受历史的脉络,让自己平静下来。 

 如今陈建业做的事,和他一模一样。 

 “这个陶瓷盘,假的。” 

 “丢了吧。” 

 陈建业伸手指着一个青色搪瓷盘。 

 盘子碎成了三块,而且三块拼不出一个完整的盘子。 

 盘底写着大明宣德年间制几个大字。 

 若是完好状态,这玩意值大钱。 

 “啊?你咋知道的?” 

 杨浩明一脸惊讶。 

 能够被他放在木架上的玩意,都是经过他亲自鉴定的真货。 

 如今陈建业竟然否定了他的眼光。 

 “宣德年间用的青料,是江西乐平产的陂塘青,也称平等青。” 

 “和成化年间用的苏麻离青料不同,平等青经过高温之后,发色不一样。” 

 “简单的说,成化年间的苏麻离青料的图案比较细致,平等青做出来的图案比较肥厚。” 

 “你这玩意盘底刻着宣德年间,图案却纹理细致,明显不对。” 

 陈建业解释。 

 国内五千年历史,瓷器什么时候最漂亮,工艺性最高,那必须是大明成化年间。 

 熟读大明成化年间这段历史,是高级古玩鉴定的入门素养。 

 对陈建业来说,只当是用脑海中的知识,做一次实践。 

 “你,你怎么知道这么多?” 

 杨浩明懵了。 

 到底谁才是古玩大手子。 

 怎么他现在感觉陈建业比自己牛逼多了,说出的话让人听着,不由肃然起敬。 

 “这阵子去图书馆恶补了一下古玩知识,成化年间的瓷器是重点,刚好用上了。” 

 陈建业随口解释。 

 “不对,你刚才分析的有问题。” 

 “虽然成化年间,己经把苏麻离青料用完了,但不能保证,宣德年间完全没有用苏麻离青料做出来的瓷器啊。” 

 “说不定有家传的老师傅,留了几十斤青料,传给儿子或者孙子,他们做出了这件瓷器呢。” 

 杨浩明辩解。 

 不想承认自己走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