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 4150号合金钢研发(第3页)

 六十年代的炼钢水平,工艺,生产能力和两千年后都有很大的差距。 

 ‘主要改变碳的含量,那就从0.1%的碳含量开始添加,找到最稳定的配方比。’ 

 陈建业低喃,做出决定。 

 他开始起草汇报文件。 

 名字叫做‘新型合金钢材料研发’。 

 一个半小时后,陈建业放下笔,轻轻吐出一口气。 

 他己经将自己的思路,立项,研究方法都写了下来。 

 明天递交给苏新城审核就行。 

 冉秋叶己经睡着了。 

 陈建业躺在床上,抓住冉秋叶的一只手,很快睡着。 

 翌日。 

 苏新城办公室。 

 “苏总工,这是我的一点新想法,麻烦你斧正一下。” 

 陈建业递上写好的汇报材料。 

 “这么快?” 

 苏新城一愣,接过材料,当即看了起来。 

 要是别人递的材料,苏新城放在办公桌上,让他回去等着。 

 陈建业不一样。 

 苏新城对他格外关注。 

 搞技术的人都知道,创新发明的思维,就得年轻人来。 

 例如成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他们都是在二十多岁,三十多岁的时候提出了震惊世界的猜想或者论证。 

 等到西十多岁之后,基本上都失去了创造力,给年轻时候提出的理论添砖加瓦。 

 基本上九成九的技术高手,都是年轻的时候大爆发,极少数的人才能做到大器晚成。 

 就算是那些大器晚成的科学家,也并非真正的大器晚成,他们只是没有条件,完成年轻时候的猜想。 

 年轻人的思维是最活跃的,往往有突发奇想。 

 年纪大了,思维僵化,被传统的技术理论束缚,积累的更多是经验。 

 几分钟后,苏新城看到4150号钢材的研发思路,不由抬头看了陈建业一眼。 

 他很难想象,眼前这个年轻人的脑瓜子里,到底装着什么。 

 为什么这些新颖的、天马行空的想法,如同熟透的冬瓜一般接连落地。 

 陈建业面色平静,等待着苏新城最终的决策。 

 花了大概十五分钟时间,苏新城放下手里的材料页,再次看向陈建业:“建业同志,你的才华让我惊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