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1章 打他个措手不及(第3页)

 最终,议事在勉强达成的共识中结束。孟节送走各部族首领后,独自在帐中踱步。他深知,这场胜利只是开始,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到来。突然,帐外传来脚步声,一名亲信匆匆而入:“将军,东吴派来的密使求见。” 

 孟节心中一凛。东吴与南蛮素无往来,此时派密使前来,定有深意。他整了整衣冠,沉声道:“请他进来。” 

 密使是个精瘦的中年男子,眼神狡黠如狐。他献上一枚刻有东吴虎符纹样的玉珏,压低声音道:“我家主公孙权听闻孟节将军大破魏军,特命小人送上薄礼。主公说,南蛮与东吴相隔万里,本无利益冲突,若能结盟...” 他顿了顿,“东吴愿助南蛮一统各部,成为一方霸主。” 

 孟节心中冷笑。孙权的算盘打得好,表面上是结盟,实则是想将南蛮变成对抗蜀汉的棋子。但他不动声色,淡淡道:“承蒙吴侯看得起,只是此事事关重大,还需从长计议。” 

 送走密使后,孟节陷入沉思。蜀汉与东吴,看似都是盟友,实则各怀鬼胎。而南蛮内部,孟优等人的野心也昭然若揭。他望向帐外高悬的明月,突然想起诸葛亮在信中写的 “审时度势,方能立于不败之地”。或许,是时候主动出击了。 

 三日后,孟节率领亲卫前往孟获的领地。自从上次战败被诸葛亮释放后,孟获虽表面臣服,但心中始终不服。孟节此次前来,一是为了安抚他,二是想借机分化孟优的势力。 

 孟获的金殿上,装饰着各种猛兽头骨,散发着一股肃杀之气。孟获斜倚在虎皮椅上,看到孟节到来,冷哼一声:“孟节将军如今风光无限,怎么有空来看我这个败军之将?” 

 “兄长言重了。” 孟节恭敬行礼,“若无兄长当年与丞相的约定,南蛮也不会有今日。如今大敌当前,我们更应团结一致。” 他示意随从献上礼物 —— 一箱精美的蜀锦和几把锋利的钢刀。 

 孟获的目光落在钢刀上,眼中闪过一丝贪婪。南蛮的兵器多为青铜所制,远不如蜀汉的铁器锋利。孟节见状,趁热打铁道:“这些只是小小心意。若兄长愿意,我可向丞相提议,让南蛮的工匠到蜀汉学习冶铁之术。” 

 孟获的态度明显软化,但仍有疑虑:“你为何对我这么好?就不怕我再次反叛?” 

 “兄长与丞相的故事,让我明白一个道理 —— 真正的征服,不是靠武力,而是靠人心。” 孟节诚恳地说,“南蛮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只有团结起来,才能抵御外敌。” 

 就在孟节与孟获交谈时,南蛮边境却传来新的消息。曹魏军队虽然撤退,但在离边境不远的地方安营扎寨,似乎在等待援军。与此同时,东吴的船队也出现在南蛮东部海域,大有随时登陆的架势。 

 孟节意识到,一场更大的危机即将来临。他决定接受诸葛亮的邀请,前往成都商议结盟之事。但在出发前,他必须先稳定南蛮内部。他秘密召见了几位忠诚于自己的部族首领,制定了一系列计划,包括加强边境防御、分化孟优的势力,以及在各部族间建立情报网络。 

 启程那日,孟节带着五百精锐亲卫,骑着战象浩浩荡荡地向成都进发。一路上,他看到百姓们虽然疲惫,但眼中却闪烁着希望的光芒。这场胜利,不仅让南蛮在三国中赢得了尊重,更让孟节看到了统一南蛮、让百姓过上安定生活的可能。 

 然而,他不知道的是,在他离开南蛮的这段时间,一场阴谋正在悄然酝酿。孟优与朵思大王暗中勾结,准备趁孟节不在,发动叛乱,夺取南蛮的统治权。而东吴的密使也频繁出入孟优的营帐,承诺一旦叛乱成功,将给予他们大量的支持。 

 成都城中,诸葛亮早己得知南蛮的局势。他站在城楼上,望着南方的天空,对身边的姜维说:“孟节此来,是南蛮的转机,也是危机。我们必须把握好这个机会,让南蛮真正成为蜀汉的盟友。” 

 姜维不解地问:“丞相为何如此看重南蛮?” 

 诸葛亮微微一笑,展开一张地图:“南蛮地处边陲,看似偏远,实则是蜀汉的战略要地。若能与南蛮结盟,我们不仅能获得丰富的资源,更能在对抗曹魏和东吴时占据主动。而孟节此人,有勇有谋,是个值得信赖的盟友。” 

 另一边,孟节的队伍在崇山峻岭中艰难前行。突然,前方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一名斥候飞奔而来:“将军,前方发现可疑人马,似是孟优的亲信!” 

 孟节脸色一沉。他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他迅速下令:“全体戒备!派人前去探查,若有异动,立刻回报!” 

 夜幕降临,孟节的队伍在一处山谷中扎营。他坐在篝火旁,望着跳动的火焰,心中盘算着应对之策。此时,一名亲信悄悄靠近:“将军,我们抓到一个奸细,他身上搜出了孟优写给朵思大王的密信。” 

 孟节接过密信,借着火光阅读。信中果然写着孟优计划在孟节离开后发动叛乱,夺取南蛮大权,并与东吴结盟。孟节冷笑一声:“果然不出我所料。” 他立刻召集将领,制定了一个反制计划。 

 第二天清晨,孟节留下一百人继续前往成都,自己则带着西百精锐悄悄返回南蛮。他要在孟优发动叛乱之前,打他个措手不及。 

 当孟节的队伍悄悄接近孟优的营地时,天刚蒙蒙亮。孟节观察着营地的布局,发现孟优的防备十分松懈,显然认为孟节此时还在前往成都的路上。孟节心中暗喜,下令兵分三路,同时发动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