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4章 蓄势待发(第3页)

 在洛阳,司马昭的妻子王元姬看出了丈夫的忧虑。她是一个聪慧过人的女子,虽然身处深闺,但对时局也有自己的见解。“夫君,南中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强攻恐难取胜。” 王元姬轻声说道,“不如采用怀柔之策,分化南中各部,或许能事半功倍。” 

 司马昭沉思片刻,觉得妻子所言有理。于是,他一面继续陈兵边境,施加压力,一面派人进入南中,以高官厚禄诱惑各寨首领。很快,南中内部出现了分裂,一些意志不坚定的首领开始动摇。 

 孟云得知此事后,心急如焚。他知道,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内部矛盾,南中义军将不攻自破。于是,他再次召集各寨首领,在寨前摆下祭坛,歃血为盟。“各位兄弟,我们为了复国大业走到一起,怎能因曹魏的利诱而动摇?” 孟云举起手中的酒碗,“今日,我孟云在此立誓,若有二心,天诛地灭!” 

 众首领被孟云的忠义所感动,纷纷跟着立下誓言。然而,事情并没有就此平息。曹魏的离间计还是产生了效果,一些小部落开始暗中与魏军勾结。孟云不得不分出精力,处理这些内部隐患。 

 此时,东吴方面传来消息。孙权之子孙休对蜀汉复国之事并不热心,他更关注的是如何在魏蜀之间保持平衡,以确保东吴的利益。孟云的结盟计划暂时落空,这让他的处境更加艰难。 

 就在孟云苦苦支撑时,一个意想不到的人出现了。此人自称是姜维的旧部,名叫赵广。原来,赵广在剑阁之战中并未战死,而是侥幸逃脱。这些年来,他一首在暗中联络蜀汉旧部,积蓄力量。他带来了一批粮草和兵器,还带来了一个重要情报:司马昭的大军粮草供应出现了问题。 

 孟云得知这个消息后,心中一动。他决定抓住这个机会,主动出击,截断魏军的粮草运输线。他精心策划了一场突袭行动,亲自带领五百死士,趁着夜色,悄悄接近魏军的粮草大营。 

 然而,他们的行动却被魏军的斥候发现。魏军立即调集兵力,对孟云等人进行围剿。一场激烈的战斗在粮草大营展开,孟云等人陷入了重重包围。但他们毫不畏惧,浴血奋战。就在千钧一发之际,赵广率领援军赶到,与孟云里应外合,成功突破了魏军的包围。 

 虽然这次突袭没有彻底摧毁魏军的粮草,但也给司马昭造成了不小的麻烦。司马昭大怒,决定亲自率军追击孟云。他发誓,一定要将这个不知死活的南中蛮夷彻底消灭。 

 孟云等人且战且退,最终退入了一处险峻的峡谷。这里是他们最后的防线,如果守不住,南中就将落入魏军之手。孟云看着身边疲惫不堪的士兵,心中充满了悲壮。他知道,这将是一场生死之战。 

 司马昭的大军很快追到了峡谷口。他看着眼前险峻的地形,心中也有些忌惮。但他自恃兵力雄厚,还是下令发起进攻。魏军如潮水般涌入峡谷,然而,等待他们的却是孟云精心布置的死亡陷阱。 

 峡谷两侧的巨石滚落,箭矢如雨般倾泻而下,魏军顿时死伤惨重。但司马昭不甘心失败,他不断增派兵力,试图强行突破。孟云带领士兵们顽强抵抗,双方展开了一场惨烈的拉锯战。 

 就在战斗进入白热化阶段时,一个意外的变故发生了。一首暗中与魏军勾结的南中部落突然从背后偷袭孟云的营地。孟云腹背受敌,陷入了绝境。他看着身边的兄弟一个个倒下,心中充满了绝望。 

 “难道复国大业就此终结?” 孟云仰天长叹,眼中流下了不甘的泪水。就在他准备与敌人同归于尽时,突然听到远处传来一阵喊杀声。他定睛一看,只见一支打着蜀汉旗号的军队正从魏军后方杀来。 

 这支军队的首领,竟是失踪己久的蜀汉太子刘璿。原来,刘璿在蜀汉灭亡后,一首被人暗中保护,逃往南中。这些年来,他一首在积蓄力量,等待复国的时机。如今,他得知孟云与魏军在峡谷激战,便率部赶来支援。 

 刘璿的出现,让孟云等人看到了希望。他们士气大振,与刘璿的军队里应外合,向魏军发起了反攻。司马昭没想到会出现这样的变故,顿时阵脚大乱。在蜀汉义军的猛烈攻击下,魏军节节败退,最终狼狈逃窜。 

 孟云拄着染血的长枪,望着漫山遍野的魏军尸体,耳畔还回荡着未散的喊杀声。刘璿的玄甲军正在清扫战场,银甲在暮色中泛着冷光,那些绣着 “汉” 字的战旗,在风中猎猎作响,仿佛在诉说着这场来之不易的胜利。 

 “孟将军!” 刘璿翻身下马,披风扫过满地箭镞,“此番若不是将军死守,我军必难成此大功。” 他面容清俊却透着坚毅,眼底闪烁着复国的熊熊烈火,与记忆中那个天真的太子判若两人。 

 孟云单膝跪地,声音因激动而微微颤抖:“殿下才是蜀汉的希望!末将不过尽匹夫之责。” 这一刻,他心中积压多年的悲愤与不甘,仿佛都随着这场胜利烟消云散。 

 然而,喜悦并未持续太久。当晚,中军大帐内,烛火摇曳。斥候送来的急报打破了短暂的宁静。东吴使臣己至江州,请求与蜀汉义军会面;而洛阳方面,司马昭正在调集大军,准备卷土重来。更令人担忧的是,南中各部族因粮草分配不均,己有蠢蠢欲动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