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9章 勃然大怒(第3页)
然而,孙皓却拒绝了这个提议。此时的他沉迷酒色,不理朝政,对陆抗的建议充耳不闻。陆抗无奈,只能继续坚守长江防线,等待时机。
转眼又过了两年。这日,陆抗正在操练水军,忽闻魏军大举进犯。领军的正是羊祜,此次他带来了一支规模庞大的水军,战船连绵数十里。
“终于来了。” 陆抗望着江面,眼神坚定。他早己在西陵设下埋伏,只等魏军进入圈套。当羊祜的战船驶入狭窄的江道时,两岸突然万箭齐发,火油如雨般倾泻而下。魏军战船顿时陷入一片火海,惨叫声响彻云霄。
羊祜不愧是名将,很快便稳住阵脚,指挥魏军反击。双方在江面上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大战。陆抗身先士卒,率领东吴水军与魏军浴血奋战。激战中,他发现魏军的战船虽多,但配合不够默契,于是果断下令改变战术,采用分割包围的策略。
经过数日苦战,魏军终于抵挡不住,大败而逃。陆抗望着败退的魏军,心中却没有丝毫喜悦。这场胜利虽然暂时保住了东吴,但他深知,魏国实力雄厚,很快就会卷土重来。而东吴内部,矛盾日益尖锐,孙皓的昏庸统治,更是让国家陷入危机之中。
战后,陆抗再次上书孙皓,恳请他励精图治,整顿朝纲,加强军备。然而,孙皓不仅不听,反而猜忌他功高震主,削减了他的兵权。陆抗望着手中被收回的虎符,仰天长叹。他一生忠于东吴,却落得如此下场。
陆抗攥着被收回的虎符,指节因用力而泛白。夕阳的余晖透过宫门的缝隙洒在他身上,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却又显得那么单薄。宫墙之外,晚风卷着枯叶掠过青石板,发出沙沙的声响,仿佛也在为这位忠臣叹息。
“将军,太傅有请。” 一个内侍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陆抗深吸一口气,将虎符小心翼翼地放进怀中,迈着沉重的步伐向太傅府走去。
太傅府上,烛火摇曳。太傅看着陆抗憔悴的面容,叹了口气:“元晏,你可知陛下为何如此?” 陆抗苦笑:“不过是忌惮我手中的兵权,害怕我威胁到他的统治罢了。” 太傅摇摇头:“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如今朝堂之上,党派林立,那些与你作对的大臣,在陛下耳边说了不少坏话。说你居功自傲,意图谋反。”
陆抗心中一震,眼中满是不可置信:“我对东吴忠心耿耿,日月可鉴,他们怎能如此污蔑我!” 太傅拍了拍他的肩膀:“元晏,这世道,忠奸难辨。陛下昏庸,听信谗言,你要多加小心。”
与此同时,魏国边境,羊祜正在谋划着新一轮的进攻。他站在地图前,目光如炬:“陆抗虽被削了兵权,但此人不可小觑。此次进攻,务必小心行事。” 麾下将领纷纷应诺。
东吴朝堂上,孙皓正与一众大臣商议国事。一位大臣进谏:“陛下,陆抗虽有战功,但如今他手握重兵,对陛下的统治是个威胁。不如将他调离边境,以免生变。” 孙皓点头:“爱卿所言极是。来人,传朕旨意,命陆抗即刻回京,任闲职。”
消息传到陆抗耳中,他望着远处的江面,心中满是悲凉。曾经,他在这里指挥千军万马,击退魏军;如今,却要被迫离开这片他守护的土地。他的副将悲愤不己:“将军,我们不能就这样任人摆布!您为东吴立下汗马功劳,陛下却如此对待您,不如……” 副将的话未说完,便被陆抗打断:“休得胡言!我陆抗一生忠于东吴,即便陛下负我,我也不能做出不忠之事。”
陆抗回到京城后,每日闲赋在家,看着东吴的局势日益恶化,心中焦急万分。民间百姓怨声载道,赋税沉重,许多人食不果腹。而朝堂之上,大臣们却依旧勾心斗角,只顾着争权夺利。
一日,陆抗在街上看到一群衣衫褴褛的百姓正在乞讨,一个孩子因为抢一块发霉的馒头被打得头破血流。陆抗心如刀绞,他走上前去,将身上的银两分给了这些百姓。百姓们纷纷跪地谢恩,陆抗看着他们,眼中满是愧疚:“是我无能,没能让你们过上好日子。”
就在这时,一个士兵匆匆跑来:“将军,魏国大军压境,边境告急!” 陆抗心中一紧,他知道,这一天终究还是来了。他立刻进宫求见孙皓,希望能再次领兵抗敌。然而,孙皓却冷笑道:“陆卿家,你如今己是闲职,这战事就不劳你费心了。” 陆抗急道:“陛下,如今魏国来势汹汹,若不及时抵抗,东吴危矣!臣愿领兵出征,保卫国家!” 孙皓却不耐烦地挥了挥手:“退下吧,朕自有安排。”
陆抗无奈地退出宫殿,心中满是绝望。他知道,孙皓所派的将领根本不是羊祜的对手。果然,不出几日,前线传来噩耗,东吴军队节节败退,失地连连。
孙皓这下慌了神,他再次召见陆抗:“陆卿家,如今战事紧急,还请你出山,力挽狂澜。” 陆抗看着孙皓,心中五味杂陈。他想拒绝,可一想到那些在战火中受苦的百姓,那些曾经与他并肩作战的将士,他又怎能忍心?最终,他还是领命出征。
陆抗回到边境,发现军队士气低落,粮草短缺。他立刻着手整顿军队,安抚士兵,同时派人西处筹集粮草。他深知,如今的局势十分严峻,稍有不慎,东吴就会灭亡。
羊祜得知陆抗再次挂帅,心中也不由得一紧。他知道,这将是一场硬仗。他对麾下将领说:“陆抗乃东吴名将,不可轻敌。此次作战,务必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