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4章 规则下的暗涌(第2页)
许阳的办公室比在分局时小了一些,但窗明几净。他刚坐下没多久,分管第三部的主要领导李伟,一个看起来西十岁左右、身材微胖、笑容可掬的男子,便敲门走了进来。
“许副总,欢迎欢迎!我是李伟,以后就在您首接领导下工作了。”李伟热情地伸出手,态度恭敬,“咱们第三部的同志们听说您要来,可都盼着呢!您可是咱们省厅系统里的名人!”
许阳与他握手,淡淡一笑:“李主任客气了,以后工作还要靠大家支持。!狐?恋~文*血? ,埂!歆¢蕞?哙?”
李伟连忙表示:“一定一定!您有什么指示,尽管吩咐!”
只见李伟和许阳打了一个照面,简单汇报了一下目前的人员构成和主要工作流程,留下厚厚一摞近期的信访投诉材料,便识趣地告退了。
许阳翻开那些信访材料,大部分是反映基层民警态度不好、办事拖拉、执法不规范等问题,也有一些涉及徇私枉法、滥用职权的实名举报,但多数证据模糊,查证困难。
他看得很仔细,凭借着多年刑侦练就的敏锐,他能从字里行间嗅到一些不同寻常的气息。有些投诉,描述的情况高度相似,指向同一个派出所或同一名民警;有些则明显能感觉到举报人有所隐瞒,或者背后可能受人指使。
督察工作,果然不像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这里没有刀光剑影,但文字和程序背后,同样暗藏玄机。
几天下来,许阳低调而迅速地融入了新环境。他很少在公开场合发表意见,大部分时间都埋首在卷宗和电脑前,熟悉各项督察法规和工作流程。
许阳在第三部对待下属平和,但要求严格,报送的材料必须数据准确、逻辑清晰。
这种沉稳老练的作风,让一些原本以为会来个“刺头”或“门外汉”的督察总队老同志,稍稍松了口气,但也让另一些人更加警惕。
一周后,许阳注意到一份由李伟报送的拟办结信访件。这是一起实名举报,反映的是一个地市公安局一名副局长姜昆,与当地娱乐场所老板交往过密,存在权钱交易、充当保护伞的嫌疑。举报人提供了一些照片和银行流水作为佐证,但都不是首接证据。
李伟在拟办意见中写道:“经初步核查,所反映问题线索较为模糊,证据力不足,且被反映人紫阳市公安局副局长姜昆工作表现一贯良好,建议作信访了结处理。”
许阳看着这份意见,眉头微蹙。但是碍于举报人的材料确实查证起来困难,许阳也只能暗自叹气,将这份信访投诉的内容单独陈列出来。
就这样又过了两天,许阳坐在自己的新办公室里发着呆,经过这些天的熟悉,许阳己经基本掌握了督察工作的方式方法。
在某一天的午后许阳不动声色的调取了该案的全部核查材料,仔细翻阅。发现前期核查仅限于找被举报人姜昆谈话,对方自然是矢口否认,以及简单询问了举报人王强,对举报人提供的银行流水和照片来源,并未进行深入追踪。对于娱乐场所老板,更是没有接触。
这种核查,流于形式,近乎敷衍。
他将李伟叫到办公室,笑眯眯指着那份材料,平静地问道:“李主任,关于姜昆的这份举报,核查工作是否有些过于简单了?举报人提供的银行流水,虽然单笔金额不大,但时间点与被反映人几次出席该娱乐场所活动的时间有重合,难道不值得深入查一下资金最终去向?还有,为什么不接触一下那个娱乐场所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