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抡语》还在继续输出(第3页)

 [“有一把剑,名叫德,要贯彻德的意志。” 

 “德……德意志?” 

 “以德服人。(捂脸哭jpg.)” 

 “武德也是德!” 

 “夫子左拳为仁,右拳为礼,配剑名德,配弓为理”] 

 某位不讲武德的“武德”之君: 

 好像有被冒犯到? 

 ……………… 

 [“你自己都说孔武有力,有没有一种可能这样读:孔,武有力”] 

 [“正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还有半部是《抡语》。”] 

 儒家: 

 那我真是谢谢你啊,居然还留了半部《论语》给我们,呜呜呜…… 

 天幕你欺人太甚,呜呜呜…… 

 不过居然是“半部论语治天下”?这说明我儒家厉害啊! 

 (开心得手舞足蹈jpg.)(一边愤怒一边笑jpg.) 

 ……………… 

 [“孔子在时,礼义春秋; 

 孔子去世,战国七雄。”] 

 后面的朝代的史官们嘴角抽搐: 

 春秋战国,是这样划分的……吗? 

 ——— ——— 

 [“孔子是一个2.21米高的山东大汉。他建立了一个叫做儒家的帮派。 

 帮派设立了72个堂,收了3000名小弟 

 还给道上制定了规矩名曰《论语》又名《抡语》”] 

 ——— ———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三千徒众立,七十二贤人。”] 

 [“所以儒家所说的仁兄德才兼备的真正意思是:仁胸、德背、才肩?” 

 “对,没错。” 

 “仁胸:指的是通过不断的训练和战斗,使胸前的肌肉隆起一个仁字。所以古代儒家弟子见面会互称‘仁胸’,只不过后来者资质愚钝,无法做到,于是,后来逐渐演变成‘仁兄’。” 

 “德背:指通过不断的训练和战斗,使背部的肌肉隆起一个德字。” 

 “才肩:指通过不断的训练和战斗,肩膀的肌肉隆起一个才字。” 

 “所以贤人的基础标准是‘仁胸德才肩背’,后世演变成‘仁兄德才兼备’。”] 

 “原来……原来是这样的吗……” 

 “夫子,我,悟了———” 

 书院的学子吴某仰天长啸。 

 随后对着身边一脸关切地看着他的赵学子拱手道: 

 “赵兄,抱歉了,以后不能再叫你们‘仁兄’了。” 

 “为了贯彻圣人的意志,今后我也将进行训练和战斗,争取早日练成圣人的‘仁胸、德背、才肩’!” 

 “啊?” 

 一旁的赵兄呆滞,怎么回事啊小老弟,这《抡语》的打击就这么大? 

 “那……贤弟你何时开始训练和战斗呢?” 

 “就是现在,从此刻开始!”吴某一脸坚定,随后一拱手准备出发。 

 “哎,算了,我和你一起吧!” 

 赵学子咬了咬牙,一甩袖子就做下决定。 

 “赵兄……你……” 

 “你都说了嘛,为了贯彻圣人的意志!”搭上肩膀,一起出发。 

 此时阳光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