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章 共同塑造了我们(第3页)

 “不是宇航员她去的是地心或者说被迫一辈子都被困在地心里了,那草原上清爽的风是他对地面最后的感受” 

 “因为这篇认识的刘慈欣,然后读了他科幻世界的其他文章。”] 

 好的,又认识了一个新人物。 

 说说吧,这位大刘刘慈欣,什么时候能让我们拜读一下他的著作? 

 .………… 

 [“众所周知,语文的教育是具有滞后性的。”] 

 [“脱离了考试的文学才是最美的。” 

 “人不能同时拥有青春和对青春的感受。”] 

 对此,天幕下的大人们长叹了一声:“人长大,是需要时间的……” 

 大明位面悟道的王阳明看着天幕也发出了感慨:“人们需要经历和生活体验才能知行合一!” 

 只单纯看课文,怕是难以深度领会真正的含义…… 

 ——— 

 但是也有评论表示: 

 [”你可以说你看不懂,但你不能说你没看过,年少时死记硬背的无聊诗文,会在你生命经历中的某一瞬间,开出名为记忆的花”] 

 [“小时候发新书,就喜欢看里面的故事。”] 

 [“发新书的时候,我都会闻里面的味道。(笑哭)” 

 “油墨香!”] 

 文人墨客们笑着点头表示:有品! 

 墨香,最好闻了! 

 拿着馒头蘸墨水吃下去的某人:? 

 随后立即点了点头,表示没错!吃了之后肚子里都有墨水了!! 

 ……… 

 还有评论对绘图发表看法: 

 [“绘图还保留着苏式美学的那种力量感和舒服的色彩调配,文章内容没有脱离群众,选取的题材也能很好得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三观,甚至成年后去看也津津有味,不知道为什么要大刀阔斧的改掉?”] 

 看到评论的疑问,历朝历代的朝堂老油条老神在在地端起茶盏、沾了沾茶水: 

 “不然怎么显得在做事?” 

 混朝堂,也是有技巧的~ 

 就算你一心图安稳,只想摸鱼混日子,但好歹也外在“努力”一下不是? 

 ……… 

 最后,以这么一段话结尾: 

 “小时候的语文课文为什么那么吸引人,可能就是因为文章里透露着一丝阳光,弥漫着朵朵花香,巍峨的高山,川流不息的江河,以及鲜血铸就的祖国吧……” 

 而正是因为这阳光、这花香、这巍峨耸立的山、川流不息的河,还有那鲜血铸就的祖国…… 

 共同塑造了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