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大鹅缺物资(第2页)
因此,尽快恢复兵工厂的生产对于保障军队的正常运转和士兵的生命安全来说,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但是,现在莫斯科危在旦夕,很多企业都在准备转移,
这个转移的过程到安顿下来,没有两三个月完不成,而这时候苏联的气温早己经降下来了。如果不能解决这个问题那时候还不知道要冻死多少士兵呢?
“约瑟夫,前线来电”贝利亚拿着前线发回来的电报,跟大胡子说道。
“现在那边怎么样了?”大胡子问道。
“斯摩棱斯克的战况很不乐观,按照现在前线的状况,我们最多还能坚持三天!”贝利亚悲观的说道。
“城内主要的企业工厂,还有事业机关单位都动起来了吗?”大胡子眉头紧皱的问道。
“主要的企业都己经搬走了,现在就剩下一些收尾工作,主要的科研人员和技术工人也都随着工厂一起撤退了”米二胡子说道。
原来在二战期间,前苏联一些主要的工厂和企业撤退到了乌拉尔山以东、西伯利亚西部和中亚地区?。具体来说,1520座工厂进行了搬迁,其中450座去了乌拉尔,
210座去了西伯利亚西部,250座去了中亚?。这些工厂包括西部的机械、化学和石油工厂,它们在乌拉尔、西伯利亚和中亚地区都有“孪生”工厂,
这些前期工作为后来的大规模的搬迁,为苏联尽快的恢复生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这一世这些工厂的详细资料和信息,都被某人当作礼物送给了希特勒。
因此,非常的令人痛心,苏联这1520座宝贵的工厂,还没来得及进行搬迁,就己经被德国空军的猛烈轰炸摧残得几乎都成了废墟。在轰炸中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
这些原本是苏军军事工业力量的重要支撑,几乎都在瞬间化为了一片废墟。最后苏联人只是在一片狼藉坍塌的厂房中,艰难地寻找出侥幸幸存下来的机器设备。
经过不懈的努力,苏联从己经成为一片废墟的工厂中,抢救出了一些残存的机器设备,虽然有这些幸运残存下来的机器设备,但是,根本就无法满足战争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