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读书(第2页)

 林氏和宋老三见尔雅跟着宋奶奶学的认真,都非常满意。 

 二丫乖巧,倒不要他们两人操多少心,相比之下,小儿子石头就太皮了。 

 整日不着家,让宋老三和林氏都极其头疼。 

 这样每天在外疯玩也不是事,想想石头也七岁了。 

 林氏起了把石头送到他二爷爷那读书的心思。 

 古人睡得早,尤其是农家,不舍得点蜡烛,都是天一黑就上床休息了。 

 忙完了一天,宋老三与林氏躺在床上,两人翻来覆去睡不着,林氏不由得提起了石头的事: 

 “老三,石头年纪也到了,天天在外面野不着家也不是个事。 

 咱们把他送到二叔那读几年书吧,等他识了字,学会打算盘。 

 你就想想办法给他在县城找个活干,不比将来一辈子种地强多了。” 

 林氏对石头最大的期盼不过是读书识字会打算盘,将来能到县城里当个账房。 

 至于科举考功名她是从没想过的,首先石头太皮了,一看就不是读书人的命。 

 其次,考功名这个事可不是谁家都供的起的。 

 听到林氏的话,宋老三也觉得有道理,小儿子也该收收性子了。 

 “行,明天你给我拿一两银子,我去二叔家,跟他说一声。” 

 宋老三的二叔名叫宋大树,他是宋老三的爹宋大山的亲兄弟。 

 也是整个宋家村唯一的一名童生,当年为了让他读书考功名,家中卖了不少良田。 

 好在最后宋大树考上了,但他考上童生时,己快而立之年。 

 后来又考了几次秀才,眼看实在考不上,不想家中再为他卖地,索性就放弃了。 

 后来他在宋家村开了个萌学堂,按大周律法。 

 没有秀才功名是没有资格办学院教授别人西书五经的。 

 所以宋大树的学堂里只为学生开蒙,教学生识字打算盘。 

 在这里认真学个两三年,等到毕业时能保证学生能读会写还会算,做个账房足够了。 

 周围一些家境还算殷实的人家,不想自家孩子将来在地里刨食,又负担不起孩子到镇上秀才的学堂里读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