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木匠(第3页)

 宋老三不由得皱眉: 

 “咱家二丫好相貌好针线,还读书识字,以后还能愁找婆家? 

 你老是这么着急想把她嫁出去做什么?” 

 林氏险些被宋老三这番话气死: 

 “咱家二丫都十七了,我能不着急? 

 那二妞才十六都找好婆家了,如今都开始打柜子办嫁妆了。 

 就咱家二丫高不成低不就,婚事一点头绪都没有,我不急谁急? 

 指望你吗?那

恐怕二丫就是官府随意配人的命!” 

 林氏的话让宋老三更加不高兴了,十七怎么了?离二十不还有三年的吗? 

 三年时间,啥样的找不到? 

 不过眼看着林氏越说越气,宋老三不敢再惹她,只嘟囔了一句: 

 “下河村多穷,又不是啥好地方,他们村人人二亩地,种出来的粮食都不够自家吃。” 

 下河村和宋家村不一样,宋家村是世居在此。 

 在此地,有同姓族人,有祠堂,有亲戚。 

 下河村的人却是几十年前前朝末期大乱的时候,逃荒逃到此地的。 

 后来新朝建立,皇帝下旨各地灾民就地安家。 

 县令把一部分灾民安置到下河村,每家勉强分了两亩地。 

 土地值钱,好的土地早就被人买了占了,下河村的村民逃到此处,本就没啥钱。 

 后来世道安稳,有钱也买不到地了,因此靠着二亩地的下河村村民都非常贫穷。 

 好在他们村的位置离县城和镇上都近一些。 

 村里的那些壮劳力除了租地主的地来种之外。 

 还能进城打短工,这才勉强维持生计。 

 要把女儿嫁到这样穷的村子,宋老三是百般不愿的。 

 在宋老三看来,他闺女样样都好,有钱人家的少爷都配的起。 

 怎么能嫁到下河村那种地方去。 

 林氏却有不同见解,下河村的人虽然穷,但并不代表所有人都穷。 

 最起码卫木匠家就不可能穷,因为他们父子二人都有一手好手艺。 

 无论啥时候都饿不死手艺人。 

 和别人家不同,卫木匠父子可不用靠土地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