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子双穿越,儿子是我的金手指不如退而结网
第116章 学会(第3页)
只要林人杰学问不掉队,卫辞觉得他还真有成为大儒的趋势。
因为卫辞有心跟章子敬交好,加上他们如今同住一个小院,所以章子敬跟卫辞与程佑安越来越熟悉。
三人每天同进同出,吃饭读书都在一块。
章子敬是个实干型人才,他动手能力极强,有一次三人聊到民间水车的原理。
程佑安没见过,有点想象不到这东西是怎样的。
结果没过两天,章子敬就给程佑安做了一架小型水车模具出来。
卫辞觉得章子敬比他这个木匠的儿子更像木匠的儿
子。
他尚且没有这个动手能力,除此之外,章子敬对农活,稻谷等也十分了解。
怪不得他能写出类似一条鞭法的税制改革策论,人家这都是亲力亲为去看去想出来的。
更难得的是章子敬出身其实很不错,他也算是书香门第出身。
他的大伯在朝为官,虽然只是工部一个低级官员。
他的父亲是举人,他家境极其殷实的。
这样一个算是富贵人家的少爷,却能小小年纪扎根基层,了解农民税制。
卫辞越是与章子敬深交,越觉得此人可交。
卫辞在江南书院除了与章子敬关系处的越来越好外,还有一个陈季允也常来寻他。
陈季允因为感谢卫辞曾经的救命之恩,觉得自己是书院老人,有责任带着卫辞熟悉整个书院。
所以常来找卫辞,三番两次叮嘱他,遇到不懂的事可以去找他。
陈季允家中有长辈在书院任高层,整个书院也算是陈家的地盘的。
另外他也没忘了提醒卫辞,别忘了九月份到参加自己奶奶六十大寿一事。
陈季允隔三差五的来,卫辞想忘都忘不掉。
只是去参加寿宴,无论怎样,总要备一份体面的礼物。
卫辞没钱,陈家又是江南世族,最不缺钱,什么好东西没见过。
所以卫辞不打算送陈老夫人什么贵重的玩意。
想着送个亲手做的东西,聊表份心意罢了。
在江南书院读书的日子很快,时间一晃来到九月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