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再遇(第2页)

 下次再见他一定不会对自己这么冷淡了。 

 秦妙清努力稳住心神,一字一句道: 

 “卫公子,我听到一个消息,今年青州的科举有点猫腻。 

 你若信得过我的话,最好不要参加,之后青州会重开乡试。 

 届时你再参加,就可保无虞了。” 

 此言一出,卫辞的脸色瞬间严肃起来,他满心惊疑的看着秦妙清: 

 “秦五小姐,科举考试可不能拿来开玩笑。” 

 秦妙清闻言急了: 

 “我没有开玩笑,我说的都是真的。” 

 秦妙清眼看卫辞不太信她的话

,恨不能把自己的心都掏出来给卫辞看。 

 她前世并未接触过官场,她嫁的夫家虽是开国勋贵,但家中晚辈不争气。 

 她又被婆婆磋磨的没功夫注意外界,所以出嫁后她对官场之事可能没什么记忆点。 

 但青州科举舞弊事件发生在她出嫁之前,且举国皆知。 

 青州乡试一正一副两位主考官更是因为科举舞弊被满门抄斩。 

 且此次青州乡试乡试中凡中榜的学子皆被关入大牢,严刑拷问。 

 不仅名声被毁,外界皆说此次中榜的学子全部参与了舞弊。 

 更可惜的是多数学子都没有撑过刑罚,死在了狱中。 

 她前世曾听闻卫辞也在此列,他在大牢中也吃了不少苦。 

 幸好他的父母反应迅速,求了青州当地的大家族出手,重金贿赂负责大刑的狱卒。 

 看在钱的面子上,狱卒在对卫辞审问时没有下死手。 

 卫辞这才撑到朝廷查清他与此事没有关联,侥幸逃得一命。 

 后来又在青州重开乡试时,不顾还没休养好的身体,毅然决然参加。 

 最终一举夺魁,彻底洗清了自己的名声。 

 如今重来一次,秦妙清不想让卫辞再重复上一世的悲剧。 

 所以她主动来提醒卫辞,希望他能避过此劫。 

 问题是她却没有办法取信卫辞,更没办法向卫辞解释清楚为何不让卫辞参加乡试。 

 乡试三年一次,错过一次就要等三年。 

 凭自己三言两语就让卫辞错过此次乡试,着实有些让人难以接受。 

 秦妙清急得不知如何是好,卫辞看她神色不似做伪。 

 又思及她是靖南王的女儿,也许知道一些外人难以察觉的事,于是引导着询问: 

 “请问小姐可是从某处听到了此次青州乡试不妥的内幕?” 

 秦妙清立刻点头,当即把自己爹拉出来扯大旗: 

 “卫公子,实不相瞒,我的确在我爹的书房外偷听到了一些信息。 

 你可能有所不知,如今朝中太子与赵王的夺嫡之争日渐严重。 

 此次青州乡试的主考官乃是翰林院从五品的侍读学士林大人。 

 林大人出身豫章林氏一族,他有个嫡亲的兄长便是如今朝中刑部尚书林进清。 

 而林进清不仅投靠了太子一党,如今还正在暗中调查河东私盐案。 

 控制河东私盐案的幕后之人正是赵王,赵王唯恐林进清真查出些什么。 

 又深恨他是太子党,所以起了陷害林大人科举舞弊,拉整个林家下水的心思。 

 此次青州乡试,所有参加乡试的学子都要倒霉,若是不上榜还好一些。 

 抓到牢中,过个十天半个月也就放了,若是上了榜,恐怕命都难以保住。 

 我与卫公子毕竟有过一面之缘,实在无法眼睁睁看着卫公子遭此劫难,所以特来提醒。” 

 听完秦妙清的话,卫辞整个人都麻了,他立刻环视西周。 

 还好还好,他们此时在一个小巷子中,周围只有他们二人。 

 接着卫辞心中涌起滔天巨浪,秦五小姐说的信息实在太让人心惊。 

 太子,赵王,豫章林家,科举舞弊,河东私盐案,哪一条拿出来说都己经很吓人了。 

 而秦五小姐居然堂而皇之在一条小巷子中,尽数告知于他,这心是真大! 

 卫辞强压下内心的波澜,深深呼出一口气,然后向秦妙清拱手鞠躬: 

 “多谢秦五小姐告知此事,若小姐口中所说之事俱是真的,卫辞就欠了小姐天大的恩情,以后必报此恩。” 

 听到卫辞的话,秦妙清终于松了一口气,脸上也露出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