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过年(第3页)

 他政绩并不差,之所以升官难还不是因为朝中无人。 

 如今就在他的治下,除了一个年轻的解元不说,还拜了名师。 

 以后卫辞一旦入朝,就是陈党的核心人物之一。 

 将来说不定他替自己说句话,就有人看他的面上拉自己一把。 

 冯知县自然要趁卫辞还在章阳县时,与他搞好关系。 

 接下来卫辞与程佑安和冯知县说了许多场面话,眼看时间不早才起身告辞。 

 卫辞今天一大早到章阳县,本想着拜访要郑夫子就带程佑安好好逛逛的。 

 谁知送个拜帖被拉在知县家中走不动了。 

 出来后他只能对程佑安道: 

 “咱们明天再来县里玩吧。” 

 程佑安无所谓,他反正去哪都行。 

 第二天卫辞计划带程佑安到县里玩的想法再次泡汤。 

 因为县里很多书生听说解元回来了,都慕名到卫家拜访请教。 

 卫辞都纳闷消息怎能传这么快。

 也更明白了为什么秦桧也能有三千好友,古代读书人想结党真的太容易了, 

 可面对这一波接着一波前来请教的书生,卫辞还不能强硬拒绝。 

 否则定会有人说他目下无尘,看不起他们这些没钱没事的读书人。 

 要是在现代也就算了,可古代不行,古人太看重名声。 

 一旦名声坏了,以后干什么都不方便了。 

 卫辞知道耐心对待上门请教的学子,无论他们的问题有多白痴都要细心回答。 

 这个时候程佑安又怎能不被他拉壮丁。 

 来请教的学子听说程佑安也是举人,并没觉得自己被敷衍了,反而很感激。 

 解元就是忙不过来都要找个举人给自己答疑解惑,人真是太好了。 

 就这样程佑安以为他是来卫家度假过年的。 

 其实从他到卫家第二天起,他就没闲过。 

 每天不是跟着卫辞拜访老师好友,就是帮人指点文章,比读书都累。 

 来卫家几天他就瘦了好几斤。 

 闲暇时程佑安忍不住吐槽卫辞: 

 “合着你把我喊到你家过年就是为了拉壮丁帮忙啊!” 

 卫辞虽然脸皮厚,但还是有些不好意思。 

 他本是看程佑安一个人过年有些凄凉,自以为是把他拉到卫家。 

 却忘了今年中举事多,倒让他劳累了。 

 就这卫木匠还要办什么举人宴,只是卫辞新拜了文源清为师,也算半只脚插入了朝中。 

 对很多事很多人很多关系还不熟悉,他怕再犯了什么忌讳,所以拒绝了爷爷。 

 卫木匠对此还有些不高兴,卫家好不容易出了个举人老爷。 

 从此以后他们卫家也能说一句书香门第了。 

 这么大的喜事,卫木匠恨不能开个三天三夜的流水席,卫辞居然不让庆祝。 

 卫辞为了哄卫木匠,只好说他马上就要考会试,到时候金榜题名成了进士再庆祝不迟。 

 卫木匠一听这话喜不自胜,立刻就把举人宴扔到了一边,决定到时候进士宴再大办。 

 卫辞和程佑安忙的时候尔雅也没闲着。 

 从青州回来前文大人的小厮突然找上门细细向他们说了陈阁老的身高体型相貌。 

 尔雅自然知道这是文大人打算明年卫辞进京后带他拜访陈阁老。 

 考虑到卫辞家世普通,没什么能拿得出手的礼物,又看尔雅衣服做的好看别致。 

 所以想让卫辞也送几身衣裳给讨陈阁老的欢心。 

 尔雅不知道京中爱美之风盛行,虽然不理解一件衣裳如何能讨阁老欢心,但她知道文大人不会害卫辞。 

 因为回来后只第一时间去看了宋老三和林氏,接着就一首在家闭关。 

 想着快过年了,还抽空给卫辞和程佑安做了两身新衣裳,过年自然要穿新衣服。 

 卫辞回家以后,己经收到娘亲给他做的好多衣服。 

 前两年他不在家,尔雅就估着儿子该长多高了,给他做了许多衣服。 

 后来卫辞回家后一件件试了一遍,大的尔雅就改小,小的就改大。 

 总之他今年己经多了很多新衣服,西季都有。 

 如今看到尔雅又做,卫辞无奈道: 

 “娘,我衣裳都穿不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