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认亲(第2页)

 今儿他高兴,知县老爷都给他们家送礼。 

 这么光宗耀祖的事,喜得他牙花子都笑出来了。 

 瞬间卫木匠都忘了今儿举办是认亲宴,村民给的那点礼钱,他还真看不上眼了。 

 卫岳准备一块上好的羊脂白玉,白玉一分为二,雕刻了两块一模一样的玉佩。 

 每块玉佩看着图形都十分完整,但合到一起则是一幅更大的图案。 

 卫岳将两块玉佩给卫辞和程佑安,程佑安收到玉佩后就要给卫岳和尔雅磕头: 

 “儿子见过干爹干娘。” 

 尔雅不许他跪,她就不喜欢古人这点,动不

动就要跪。 

 这是程佑安来到青州以后过的最热闹的一个年。 

 卫家很小,跟程家一比远远不如,却比程家更自在。 

 程父从小不喜欢儿子的外向,他高娶了媳妇,在岳家多年抬不起头。 

 好不容易扬眉吐气,长子却又跟外祖家亲近,于是程父连带着亲儿子也不喜欢了。 

 后来程佑安的生母去世了,程父又娶了更合心意的继室。 

 继室又给他生了儿子,对程佑安这个亲近外祖的儿子他就更看不顺眼了。 

 所以程佑安生母去世后,他在家中就没有一丝归属感。 

 后来被赶到青州,他也习惯了跟几个仆人一起过年。 

 只有今年是不同的,大年初一,他居然收到了西份压岁钱。 

 程佑安己经很多年没收到过压岁钱了,他都多大的人了。 

 可卫辞还有,于是他也有。 

 卫木匠和周三娘,尔雅和卫岳,每个人都给了他。 

 后来他去了宋家,宋老三和林氏也同样给了他压岁钱。 

 程佑安有些稀奇,他看不上这点钱,可这样收到钱的方式让他很喜欢。 

 因为收到压岁钱的那一刻,仿佛有人在告诉他,你还是个孩子。 

 他还以为早就没人当他是孩子了。 

 卫辞留在家中首到过了元宵节,卫木匠得知他要去京城,既支持又不舍。 

 他虽然年纪大了,却也知道孙子拜了大官为师以后必定有出息。 

 不能因为自己不舍得就耽误了孙子的前程。 

 因此元宵节一过完,卫木匠就让卫辞离家去京城到他老师身边求学。 

 尔雅与卫岳还不能走,青凤己经定好了婚期,就在下个月。 

 尔雅与卫岳打算参加完青凤的婚礼再回青州。 

 卫辞本想也多留一个月,参加小姑姑的婚礼。 

 卫木匠却私下催他: 

 “你小姑姑的成婚有你爹娘在就够了。 

 你马上就要考状元了,怎能在这浪费时间。 

 赶紧去京城,好好跟着你老师学。 

 将来考了状元光宗耀祖,爷爷就是立刻死了都能闭眼了。” 

 卫辞本来是犹豫不决的,听到爷爷的催促后,还是决定立刻启程了。 

 走之前卫辞与程佑安还是要先回青州,从青州可以走水路,能省不少时间。 

 尔雅叮嘱卫辞,到了青州带上王安一起去京城,让王安跟在他身边替他跑腿。 

 卫岳担忧卫辞此去青州要住在老师家,再带一个下人会不会不好。 

 尔雅却道: 

 “京城天子脚下,规矩多,呼朋唤友都要先递拜帖。 

 还有像一些跑腿买东西的小事卫辞总不能事事亲力亲为,有王安跟在身边能省不少事。 

 不然万一文大人看卫辞整天被琐事烦身,说不定还会有意见。” 

 王安本就是卫岳给卫辞准备的书童,但一想到如今儿子要寄人篱下一年多。 

 卫岳就忍不住焦躁,生怕儿子在外面受委屈,恨不能自己也跟着去算了。 

 尔雅也不放心,虽说卫辞是正儿八经拜了文大人为师的,按当下人的思想,他算文大人的半子。 

 文大人不可能闲着没事害自己的徒弟,可这也不耽误尔雅的担忧。 

 出门在外,再好也不可能像在家里一样舒服。 

 尔雅一边担忧一边往卫辞包裹里塞了一万两银票,她叮嘱卫辞: 

 “若是在文家住的不舒服,就去卖一栋房子,不要嫌贵,你过的舒坦最重要。” 

 卫辞无奈点头,他是会委屈自己的人吗。 

 尔雅与卫岳絮絮叨叨的给卫辞准备了许多东西。 

 当然她也没忽视程佑安,都是儿子,自然不能厚此薄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