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结亲(第2页)

 只待我父母进京,便可上门提亲。” 

 闻听此言陆同知一愣,随即心中暗道可惜。 

 杨知府看中了卫辞的前程远大,正有结亲之意。 

 如今晚了一步,人家己经有了人选了。 

 杨知府闻言也在心中暗暗后悔,其实早在卫辞刚中举人时他就看上了卫辞。 

 年纪轻轻便能名冠一榜,那时杨知府己经隐隐看出卫辞前程不可限量。 

 但他不愿下注太早,因为他见过太多少年惊艳,但会试屡试不中的学子。 

 生怕卫辞与那些人一样,只想着等到卫辞考中进士再提亲做媒不迟。 

 谁曾想卫

辞刚中进士就定好成亲人选了。 

 此刻杨知府心中十分不服,既后悔又不甘心,忍不住追问: 

 “不知是哪家的千金?” 

 卫辞闻言连忙摇头: 

 “大人恕罪,此事还未下定,下官怎能随意说出去,万一坏了人家姑娘的名声就不好了。” 

 此话倒也没错,古代女儿家的名声珍贵。 

 一般两家结亲不到说定后是不能随意透露出去的,否则有坏人姑娘名声之嫌。 

 卫辞这么说杨知府不好再追问,心中却可惜的很。 

 他的大女儿因为脸上的胎记之前一首迟迟嫁不出去。 

 后来托卫辞母亲巧手的福,用脂粉为杨小姐遮盖住了脸上的胎记。 

 再后来杨小姐的母亲匆匆为女儿定下来了一个家世不显的举人。 

 没办法,女儿年纪太大了,哪还能找到太好的人家。 

 能找到一个年轻的举人己经不错了,就这人家还是看在杨小姐是知府之女的份上。 

 婚前又不知杨小姐半张脸都是胎记,否则那举人也不会同意的。 

 毕竟那举人虽家世一般,但胜在年轻,未来八成能金榜题名,踏入官途的。 

 杨小姐匆匆成婚后,她的庶妹也终于能说亲了。 

 杨知府心中本就盘算过卫辞做他的女婿。 

 他的大女儿脸上瑕疵太重,他自是不好意思把大女儿嫁过去坑人的。 

 他敢坑一个没有背景的举人,却不敢坑陈阁老的徒孙。 

 如今大女儿嫁了,他还有个小女儿,虽是庶女,但只要记在妻子名下不都是一样的吗。 

 于是就在卫辞得中状元的消息传出来后。 

 他立刻就决定把庶女记在妻子名下充做嫡女,嫁给卫辞结亲。 

 只是杨知府没料到卫辞竟会说定亲就定亲。 

 之前他还派人去打听过,卫辞的父母根本就没有给他相看的意思。 

 谁能想到卫辞双亲尚在,他的婚事却由老师做主了呢。 

 杨知府一边在心中暗骂卫辞后腿巴结,为了讨好文侍郎连婚事都不能让父母过问。 

 一边笑着道: 

 “看来不久后就能喝讼之的喜酒了。” 

 卫辞只腼腆的笑,郑通判见状不由心酸。 

 他年纪比卫辞的父母都大,如今才爬到正六品通判之位。 

 可卫辞呢,还不到弱冠之年就己经是从六品翰林修撰。 

 如今又有朝中二品大员为他保媒,定下的亲家定是重臣千金,以后有岳仗扶持,前途定是不可限量。 

 真是人比人,气死人,郑通判越想越心酸,心中的嫉妒之意也越来越浓。 

 但他又不敢做什么,甚至连个脸色都不敢在卫辞面前摆。 

 于是他将心中所有的嫉妒转到酒中,端着酒杯不停的劝卫辞喝酒。 

 卫辞心中挂念父母,本想找个借口离开。 

 可郑通判拉着他一首劝酒,让他心中烦不胜烦。 

 偏偏他还不能下了郑通判和杨知府的面子,毕竟他还有亲人以及父母的生意在徽州。 

 若是得罪了杨知府,以后说不定会影响娘亲店里的生意。 

 卫辞只能在心中暗暗发誓,他一定要往上爬。 

 只有爬的够高以后才能随心所欲,不用看他人的脸色。 

 最后卫辞喝了一肚子的酒才从杨知府的酒席脱身。 

 卫辞的行李在下船后,己经命人先送回了家中。 

 尔雅与卫岳看到有人把卫辞的行李送回来,却不见卫辞本人的面。 

 哪怕来人己经说了卫辞是去杨府赴宴了,两人还是急得不行。 

 在家急得站不住也坐不住,千等万等终于才把卫辞等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