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来历(第2页)
出绸缎庄后尔雅与秦妙清一起来到附近的茶楼,今日天气不好,茶楼生意一般。
尔雅选了雅座,两人点了茶水点心。
坐在二楼只要不关门,还能听到楼下大堂说书先生说书的声音。
茶楼小二上完茶水后,秦妙清先挑起话题道:
“夫人,我看你的衣服穿着打扮应该最近刚来京城的吧。
不过你的官话讲的真好,乍一听跟京城人一样。”
尔雅轻抿了口茶水回答:
“我是从青州刚来京城的,我听你讲话倒是有些江南口音,你难道不是在京中长大吗
?”
秦妙清点头:
“夫人说的没错,我很小的时候去了江南,我父王是靖南王,他的领地在江南。”
尔雅闻言若有所思,江南,卫辞当年可不是到江南书院读书的吗。
难不成他在江南和这位秦姑娘曾有过交集?
可尔雅不记得卫辞有跟她说过他在江南结识过什么姑娘啊。
尔雅一边喝茶一边回想卫辞跟她讲在江南的经历。
她的记忆力不像卫辞那么出色,人家说什么都能记得牢牢的。
想了好一会儿才想起,当初卫辞第一次不参加乡试,说是会发生科举舞弊案。
而提醒他,让他不要参加的人,好像就是一个姓秦的姑娘!
那位秦姑娘尔雅隐约记得,似乎正是个王爷的女儿!
想起这个尔雅心中大惊,她后来跟卫辞探讨过此人,两人都觉得这位秦姑娘可能是重生者。
没想到如今这位秦姑娘还找上尔雅了。
接下来尔雅更不敢大意,首觉告诉她,她遇到了一个天大的机会。
若眼前这位秦姑娘真的是个重生者,那将来这天下谁登基了,她定然一清二楚啊!
她何不借机试探一下,从她口中套出未来的皇帝是谁呢?
若能得出结果,以后卫辞也知道该向谁效力啊!
从龙之功,谁不想要呢?
打定主意后尔雅放下手中的茶盏,然后轻轻拉了一下身后的一根绳子。
门外传来铃铛的“叮叮”作响的声音,听到铃声茶楼的小二很快推门进来:
“夫人,小姐,还有什么吩咐吗?”
尔雅道:
“你去挑几碟江南的点心送上来,茶水也加一壶西湖的龙井。”
小二听完吩咐退下,尔雅脸上挂着浅浅的笑意,对秦妙清礼貌道:
“刚刚不知你从小在江南长大,所以要的茶水点心都是京中人的喜好。”
秦妙清看尔雅对她态度和蔼亲切,举止又这么体贴,一时更加高兴。
接下来两人寒暄聊天,尔雅是想要套秦妙清的话。
自然不能上来就首奔主题,而是要打好关系,让她先放松。
而让一个人放松最好的方法,就是按照她想表达出的效果去夸她。
秦妙清想在尔雅面前营造善良,单纯,活泼,完全没有门户之见,且极其孝顺得人设。
她想着卫辞出身普通,她的母亲在选儿媳时,一定既想要一个出身高贵的儿媳,同时这个儿媳又不会因为出身高而看不起她这个婆婆。
最好为人善良,性子单纯,孝顺知礼,又爱极了她的儿子,肯对她的儿子,帮助她儿子的前程。
所以在跟尔雅交谈时,她会时不时流露出对普通百姓的怜悯之心。
茶楼中有琵琶女,弹琵琶共客人清赏,秦妙清看到后就故意在尔雅面前感叹:
“普通百姓讨生活也实在艰难,那个弹琵琶的女孩看着年纪和我差不多大,却要在此处谋生,真是可怜。”
说完她就拉铃招小二进来,然后打赏了二两银子给那位琵琶女。
尔雅分不清秦妙清这么做到底是真心可怜那位琵琶女,还是故意立人设。
不过哪一种她只管夸就好了,于是看到秦妙清打赏后,尔雅一脸真诚的夸赞道:
“妙清姑娘真是菩萨心肠,虽然生于皇家,却小小年纪就懂得民生多艰,真是难得。”
听到尔雅的夸赞秦妙清眼神中的笑意遮都遮不住。
紧接着尔雅就主动牵起她的手,在秦妙清惊讶的目光中。
将自己手上碧莹莹的翡翠镯子套到了秦妙清的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