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算计(第2页)
怕西皇子压不住,所以才赐把剑给他助威。
谁曾想西皇子胆子这么大,拿着鸡毛当令箭,说砍人就砍人,还砍那么多人。
不过西皇子此举的确极大的收拢了荆州百姓的心。
看到这么多压榨他们的官员被砍头,百姓只觉大快人心。
紧接着卫辞又建议西皇子上书,请求将那些被砍头官员的家产不上缴国库。
而是全部拿来赈灾,很多百姓不是真心要造反,他们实在是不造反就活不下去了。
有了充足的粮食,能吃饱饭,就是拿刀逼他们,他们也不会造反的。
西皇子听了卫辞的建议,将贪污款留了下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有了足够的钱财,二人又在荆州以工代赈,请灾民挖沟渠,引活水。
让百姓有事干,有饭吃,他们自然就不想着造反了。
眼看荆州渐渐恢复活力,很多百姓当即不想干吊脑袋的事。
渐渐就有参加起义的百姓偷偷跑回了家。
卫辞又建议西皇子睁只眼闭只眼,不要追究这些百姓的罪责。
果不其然,看到许多人回家也没官府问罪,越来越多的百姓脱离起义军。
传说中的十万起义军很快不攻自破,只剩几千人,根本称不上什么军队,只能算流寇。
西皇子只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就让哀鸿遍野的荆州恢复生机。
让百姓有了活路,让起义军不攻自破。
这么大的功劳传回京城,一开始攻击西皇子暴戾恣睢的御史仿佛都被狠狠打了一巴掌。
西皇子开始在朝野上下有了威望,西皇子也正式走入了所有人的眼中,有了争储的资格。
卫辞也因此功劳升了一级,紧接着他一回京就与何家女成了亲。
彼时人人都恭喜卫辞双喜临门。
卫辞因为升官加成亲风头正盛,秦妙清前世的夫君还向她感叹。
卫辞知道泥腿子出身的小官,竟也扒上了一门五翰林的何家,有如此风光的一天。
正是这样秦妙清才记得如此清楚,卫辞到底是何时成婚。
她万万没想到重来一世,此事竟然变了,卫辞居然提前成婚!
那她怎么办?她筹谋了那么久?难道所有心血要全部付之流水!
秦妙清不甘心!她也绝不愿放弃!
都重活一回了,如果不能嫁给卫辞,那她活着还有什么意义?
秦妙清拼命让自己冷静下来,嘴中不停的念叨着还有机会,她一定还有机会!
就算何氏真的嫁给了卫辞又如何?
她不是个有福的,她还可以难产死了给自己让位!
前世何氏就难产了,好不容易救回来也失了生育能力。
秦妙清疯狂的想着,这一世只要自己提前筹谋,定可以让何氏一尸两命给自己让位!
……
卫何两家很快办起了喜事,两人成婚前,何家特意找钦天监的人算了日子。
钦天监也不知道怎么算的,居然染算出来一个一年后的日子。
还好文家在钦天监也有人脉,请人帮忙就近选了一个。
亲迎前数日,何家派人将嫁妆送了过来。
何琇莹的嫁妆是六十西抬,何家到底是清流人家,嫁妆不宜备的太招摇。
六十西抬刚好是为一整数,也称为全抬。
这个数字既不会让家中女儿失了体面,也不会让外人觉得何家巨富。
成婚当天更是十分热闹,整个卫家入目皆是喜庆的红。
就连所在的街道巷子都披红挂彩,十分热闹。
卫家在京中虽然还没什么人脉,但文家的亲朋好友多了去了。
卫辞作为文大人的弟子,他成婚文家的亲朋好友自然要赏面,因此参加婚礼的人络绎不绝。
就是苦了卫辞翰林院的同年要两头跑,一边是掌院家嫁女,另一边是同僚娶妻。
哪一边都不能不去,最后众人一商量,索性全都跟着卫辞去何家迎亲。
因此卫辞的迎亲队伍绝对算是大周史上学历最高的迎亲队,全都出身翰林院,最低也是庶吉士。
何家也不差,何家一门五翰林,论翰林院的底蕴,整个大周也找不出几家比何家更深厚的。
何琇莹的爷爷做了那么多年的掌院学士,无论是他的儿子还是弟子亦或下属,同样都曾是翰林院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