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种植(第3页)

 尔雅和卫岳哪能让他们老两口去照顾家畜,何叔一个人下人都不肯干,怎么能让自己的爹娘干。 

 可卫木匠与周三娘坚持要去,谁来也拦不住。 

 最后没办法,尔雅只能让江锦娘跟着老两口去了庄子上。 

 如今家中就剩卫岳与尔雅两个主人,也不需要那么多下人了。 

 王安跟着卫辞去了百越,家中留下一个松柏看门,还有王婶做饭洗衣。 

 小宛筠因为要跟着尔雅识字画画,倒没有去京郊

的庄子。 

 卫木匠和周三娘这一走,整个卫家更加空旷了。 

 卫岳出门到铺子查账时,还好有小宛筠跟在尔雅后面做徒弟。 

 不过她也没闲着,每天画设计图,研究新的化妆品不算,最近她还多了个新爱好,那就是研究杂交水稻。 

 众所周知杂交水稻亩产能超过一千多公斤,也就是一亩能产两千多斤。 

 可在古代同样一亩良田,上等田,农民照顾的精心,舍得下肥料,一年也才能产三百斤粮食。 

 下等田一亩地也就差不多出个两百来斤粮食。 

 尔雅若是能把杂交水稻搞出来,那就是十倍的增产。 

 在这个时代,莫说封侯封爵,百姓恐怕还要给她建碑立庙,就连史书也要为她大书一笔。 

 可惜她前世不是农学院的,对杂交水稻的了解仅限于知道它的原理是: 

 遗传互补与雄性不育体系,通过人工选育遗传差异互补的亲本组合,利用杂种优势实现增产。 

 上学时倒是听老师讲过袁爷爷是发现了天然雄性不育株,为杂交水稻奠定基础。 

 但到底什么是天然雄性不育株,尔雅也不知道。 

 她只能找种地经验丰富的老农,通过果树嫁接的方法提示他们。 

 能不能像果树嫁接增产一样,给水稻嫁接达到增产的目的,然后出钱让他们研究。 

 若最后他们能研究出点东西,那自然是最好。 

 研究不出来尔雅也没办法,只恨她前世不是农学院的。 

 就是知道杂交水稻产量高也拿不出具体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