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官道

 卫木匠的话让卫岳的眼神瞬间尴尬起来,他不由得压低声音道:

 “爹,你这是干啥?你抱重孙那不是早晚的事吗,何必急于眼前一时。?白~马*书-院′ `首~发\”

 卫木匠却撇撇嘴:

 “再过几年我都七十岁了,俗话说,人活七十古来稀,我能不能活到七十还是个事呢。

 这样一看我还能活几年都不知道,我怎么能不急?

 再不急闭眼之前我是看不到重孙了。”

 人越老对于子孙后代越有一种执着,都渴望过儿孙绕膝,享受天伦之乐。

 可他眼下呢,孙子是有出息,却去了鸟不拉屎的地方当官,几年不得见一次。

 重孙也没有影,仔细想想,他日子过的好是好,可却又没一点趣味。

 所以卫木匠这几年越来越急,恨不能卫辞赶紧给他生几个重孙。

 这样他活着也有点乐趣,有点盼头。

 尔雅明白卫木匠的想法,也能理解。

 但她却不会因此催卫辞与何琇莹,何琇莹眼下受了陷害还在调养身体。

 她已经压力很大了,尔雅做不到再去给她添加压力。

 而且她现在这个情况,说来跟卫辞也有点关系。

 尔雅怎好再像卫木匠说的一样,劝卫辞纳妾,伤何琇莹的心。

 更何况她对纳妾这种事深恶痛绝,可没有半点给自己儿子找小三的想法。

 所以面对卫木匠的催生,尔雅只能装聋作哑,把压力全推给卫岳了。

 卫木匠是卫岳亲爹,他不面对谁面对呢。

 等一行人踏足这栋早已建好,却一直没有住人的老宅时,心中还都有点激动。

 这里被荣家的打理的极好,里面早就备好了配套的桌椅板凳。

 荣家人应是常命人来打扫擦洗,所以没什么灰尘。

 几人拎包入住,王婶顾不得休息,一进家门就买菜做饭,忙着做饭。

 江锦娘则帮着卫木匠与周三娘归置行李,打扫房间,铺床叠被。

 就连已经长的亭亭玉立的莫宛筠都按着尔雅的喜好去帮她布置书房。

 卫岳去检查他一路辛苦运送回来的摆件可有破损。

 尔雅一边说着:

 “我们一路走水路,平稳的不得了,怎会磕坏你的宝贝。”

 一边上手帮他检查,卫岳每一个都从上到下细细检查一番。

 然后在轻轻放到博物架上,他对尔雅说:

 “不都亲眼看一遍我不放心。”

 对于这个没有住过的老宅众人都有些新鲜感。

 等彻底安置好后,尔雅没有好好歇着,就急忙要回章阳县。_x¢i\a·o_s/h_u/o?g*u.a′i`.!n~e`t\

 仔细算算,自从她去京城离家已有八年时光。

 这八年,她只跟爹娘通信来往,逢年过节送年礼,却从未回来过。

 石头娶了新媳妇,又有了第二个儿子她也没回来看过。

 现在终于回了青州,她迫不及待要回到章阳县看看爹娘和弟弟。

 周三娘回章阳县的心比尔雅还迫切些,自打去了京城,她还以为这辈子再难跟闺女相见了。

 如今回来了,她迫不及待要去看两个女儿。

 卫家在章阳县倒是没啥血脉亲戚,但生在那里,长在那里,自小一块长大的朋友总是有几个的。

 能回老家看看他们父子也很乐意,于是几人一拍即合。

 到达青州归置好东西的隔天便带着一大批京中的特产乘坐马车回章阳县了。

 尔雅还带了王婶,卫木匠与周三娘也习惯了江锦娘的存在,便留下松柏和莫宛筠看家。

 尔雅走前还给宛筠布置了作业,让她每天写十张大字,因为宛筠的字迹不够工整。

 从青州回章阳县慢悠悠的走路要三天时间,马车快些跑起来只要两天时间。

 因为眼下是太平年间,又从来没听说徽州府有什么土匪。

 所以这次他们没有跟着商队,而是独自出发。

 青州到章阳县这条路他们原也没少走,本以为是轻车熟路,路又好走,最多两天就能到家。

 可这一路的路况却差的不可思议,青州到章阳县一路基本是官道。

 而修官道又是徭役之一,所以一般来说官道都是平整的坦途。

 可在靠近章阳县的官道上,官道一看便是两三年没修了,十分破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