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诰命(第3页)

 这是她自己的大名,不像后世以为的那样古代嫁过人的女子需要冠夫姓。 

 中国古代虽然封建,女子地位也的确不高,但还真没冠夫姓这样的糟粕。 

 中国女子开始冠夫姓这个传统,其实是清末民初的时候,从西方传来的传统。 

 西方的女子才有冠夫姓的传统,比如大名鼎鼎的居里夫人,她也不姓居里。 

 她姓斯克沃多夫斯卡,本名叫玛丽亚·斯克沃多夫斯卡。 

 只不过她嫁给了一个名叫皮埃尔·居里的男子。 

 随夫姓改名为玛丽·居里,世称“居里夫人”。 

 清末民初的时候,我国的世界地位开始下降,国人的观念也开始改变,大家都觉得外来的就是好的。 

 上层社会开始流行冠夫姓的传统,下面的百姓也跟着学。 

 等流传到现代,大家就都以为我国古代也有冠夫姓的传统。 

 但动脑子想想就知道,历朝历代的皇后都嫁入皇帝了都没冠夫姓,普通人家就更不可能了。 

 且古代婚姻是“两姓联姻”,重要的是两家姓氏进行联姻,又怎么可能让女方冠夫姓。 

 古代女子在正式场合的文书上和死后的碑文上,的确有在自己姓名前面写夫家职称的习惯。 

 比如说何琇莹,她若是现在就去世了,她的碑上就会写“刑部侍郎卫辞之妻何氏琇莹”。 

 但这就跟现代的集团总裁在名片上写某某集团总裁某某一样,是一种介绍自己身份的习惯。 

 有些出身大族的女子,若是嫁的丈夫身份不够高,她们不会拿丈夫的官位做前缀,而是会用自己父兄的。 

 若是娘家和婆家出身都一般,但有个出息的儿子,女子也可用自己儿子的身份做前缀。 

 古代女子不能抛头露面,成就一番事业,她们只能被锁在后院相夫教子。 

 无论是在自己的名称前面缀夫君的职称亦或父兄,儿子的职称,都是一种彰显身份的象征。 

 也有夫君或儿子的荣誉,也有她一份功劳的意思在。 

 无论如何,那都不是在冠夫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