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章 秦珩(第2页)
也要有能容下杂草、等待收成的耐心。
韩信是把好犁,却不能让他来管灌溉施肥的事。
他会觉得杂草碍眼,非要连根拔了。
可田埂上的草,有时是护着田土不被冲走的。”
卫辞望着小太子认真的模样,彻底明白了昌泰帝为何力排众议,扶持年幼的秦珩做太子。?0÷`?0^·{小??说_t网| o°免÷费??3阅|±[读<
这孩子天资聪颖,见识不凡,还知人善用,会举一反三。
最难得的是他小小年纪就明辨是非,存有善心。
秦珩还小,也许他不懂权臣的制衡之术。
却用最朴素的道理划清了才与德的边界。
能打胜仗的未必能安民心,善谋略的未必善容人。
用人如量器,什么样的才能,就该放在什么样的位置上。
这原是最简单,却也最容易被成年人忽略的道理。
卫辞放下书卷,语气里添了几分郑重:
“那殿下觉得,该如何做才是对的?”
秦珩抿着唇想了半晌,小手在案上画了个圈:
“若是儿臣,会给亭长家良田百亩,告诉他们‘先前蒙照拂,如今当报答’。
再请老婆婆到宫里来,天天给她做新米糕。”
他忽然抬头,眼里闪着光,
“记恩要记全,记仇要记浅。
不然和那些只记着别人欠自己、不记自己欠别人的小人,有什么两样?”
听到这里,卫辞再也忍不住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好!殿下的肚量将来必能容得下天下贤才,也容得下世间百态。”
卫辞抚掌轻笑,目光落在太子攥着书卷的小手上,
“能识人之长,亦能察人之短,更知将人放在合适处,这份通透,可比读透十车兵书更难得。”
窗外的阳光斜斜照进来,将两人的影子投在桌面上。
一个挺拔,一个娇小,倒像是一幅正徐徐展开的江山图。
卫辞望着案上摊开的《论语》,忽然觉
得方才讲的“信近于义”太过单薄。
所谓信,原不只是守诺,更是藏在恩怨里的分寸。
不因后来的嫌隙,就磨掉前头的暖意。
不因一时的体面,就忘了根本的恩义。